时评>>网言网语--->>

莫让“娱乐化营销”趁机圈占话语权

2020-10-28 12:11: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打工人”梗爆火,追逐流量的娱乐圈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热议话题,纷纷在新的营销宣传中使用这一热词以获得更多的曝光。综艺《哈哈哈哈哈》最新路透图流出,营销通稿称三位明星穿着“接地气”,“是打工人没错了”,但有网友评论表示三位明星“接地气”的穿着全为高端奢侈品牌的大衣,这属实与打工人相差甚远。

明星为自己的新综艺、新作品营销宣传无可厚非,但营销的手段应慎重考虑,不能过了界。这样的营销,与“打工人”的内涵背道而驰,甚至会破坏这一社会话题的讨论空间。

一位流量歌手在10月27日发布新的数字专辑,其工作室称最新歌曲为“打工人之歌”,粉丝纷纷附上几十甚至上百张的购买截图表示对偶像的支持。歌曲是早就制作完成的,创作灵感以及歌曲内容和打工人并无过多联系,只是在营销时刚好赶上这个热度,采用了流量最大化的营销手段。这看起来好像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娱乐与严肃的社会议题,本就是不相容的。

一位年收入上千万、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的明星,实在与“打工人”沾不上边,无论用不用打工人营销,都不会损害他的商业价值,但“打工人”与明星挂钩之后,光鲜亮丽的明星取代了本应呈现出来的普通人的形象,真正的打工人的形象无形中被损害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一部分娱乐行业从业者,本身也是为了所属的娱乐公司“打工”,也会面临被公司打压的情况,但他们采用了这样的营销手段,利用这个社会话题为自己营销造势,很难承认其与打工人真的拥有“集体认同”。一群真的在“打工”的粉丝支持他们的作品和综艺,并且将他们的营销宣传扩散开来,明星的影响力进一步挤压了打工人的话语空间,不管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明星身份,在此时都成为了剥夺普通人话语权的帮凶。

“打工人”包含的自嘲、调侃,的确让很多人在看到时忍俊不禁,但它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播,本质上是因为人们对这个“梗”的描述有认同感。不论是程序员,快递员还是清洁工,大家抛开了职业歧视,都是打工人,这就是一种劳动者之间的集体认同。在获得认同感之后,人们用自嘲和调侃表达打工人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并且将其传播开来,意在传递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不甘。

这是一种隐藏在玩梗背后的严肃思考,并且在认同和传播过程中形成趋势,但娱乐化的营销介入社会议题会消解严肃思考,模糊议题重点,不管本意为何,这种营销都应受到批评。(高蔚佳)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