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邓海建 :“课堂直通农村”,理论方接地气

2021-01-08 11:05: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日前,在浙江安吉鲁家村田园综合体观光小火车上,一位小伙子正在给游客做政策宣讲。小伙子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2018年开始,该校对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毕业所须修满的27个学分中,须包含“去全省设立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乡村基层锻炼”,这一必修环节占2学分。(光明日报)

在“互联网+”的时代,用“土地+”的思维,花“实践+”的功夫,培养“学院+”的人才——这大概就是杭电马院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的核心路径。一起做群众工作,一起做乡村产业规划,一起出去开会介绍践行“两山”理念的成功经验……这2个特别的学分,实质是把专业导师和社会导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基层历练中增长知识才干、在乡村实践中研究解决问题、在服务社会中检验教学成果。

从“人口红利时代”到“工程师红利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人才结构的跃升。2020年12月26日,为期三天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77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了36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化,这应该是“一体两翼”的事。遗憾的是,在不少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滞后与注水成了令人忧虑的关键词。在这两个关键词的背后,有一个与实体经济类似的倾向常被诟病——脱实向虚。诚然,研究生培养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但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规律总是共通的、辩证唯物的认知逻辑总是基础的。“课堂直通农村”,固然与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相通相融,但事实上,多去农村走走、多去基层转转,恐怕应该是“接地气”的教育理念当秉持的通用法则。

写在大地上的论文,带着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打通的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的“任督二脉”。一方面,逆转了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惯性。另一方面,让广阔农村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份“不少于3个月”的情感粘性,有助于逆转研究生就业意愿局限于城市、机关、国企等舒适区的局面。值得一说的是,从杭电马院3年多的实践来看,研究生们共写出了《奋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全国标杆——以余村实践为例》《抓住发展红利期,占据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关于安吉鲁家村发展的几点思考》《盘活乡村资源,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研究》等20余篇论文,这些真正书写在大地上的论文观点,不仅因学术价值而登载上媒体的理论版,亦多被当地党政部门采纳借鉴。

去新农村“报到”,于新天地躬行。若干年前,遥远的乡村教育运动,用“教育的力量”鲜活生动地改变着中国乡土。若干年后,中国教育事业亦已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今天,惟愿更多研究生奔赴乡间田野去完成时代的“必修实践”,在三农事业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性,在时代征程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