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守正创新,民间艺术方能“美美与共”

2021-02-26 21:11: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月22日,2021线上马街书会“书状元”线上评选揭晓,河北省西河大鼓艺人翟立欣荣获“书状元”称号。(2月25日河北新闻网)

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赓续相传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发展好民间艺术是增强文化自信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要进一步挖掘民间艺术的新内涵,扩大文化影响力、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探索市场化运行、法制化保障的途径,使民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壮大。

保护民间艺术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DNA”。中华民族数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浩如烟海的古籍经典、广袤纵横的山川国土孕育出形形色色的民间艺术,成为地区文化的象征和图腾。就像听到《沂蒙小调》就想到了山东,听到《小放牛》就知道自己到了河北一样,这些极具地方特点的民歌早已融入山山水水,成为地方文化不可割裂也无法割裂的一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面临多少沧桑巨变,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犹如一丝纽带、一汪清泉,紧系着历史与未来的连结,滋养着祖先与后人的精气神。只要守护好文化,文明就不会断绝,就会找到根之所系,因此,保护好民间艺术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不让民族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堙没民间,在传承中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曾经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民间艺术甚至因此濒临消亡,各种民间艺人也面临着边缘化、老龄化、后继无人的窘境。若按此形势发展下去,许多技艺、绝活将随着老人们的逝世而消失,最终“曲终人散”。对此,相关部门要在政策层面加强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民间自发性传承与政府有计划地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间艺术保护体系,健全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

艺术要流传延续,关键在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在传统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更新、更好、更符合当代人口味的新作品,收获更多的群众支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才不会沦为空谈。此次荣获“书状元”荣誉称号的西河大鼓艺人,便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善于广采博取,吸收各派唱法,从而使西河大鼓这一传统艺术再焕新颜,最终脱颖而出。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提炼,推进民间艺术时代性“再生产”很有必要。特别是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两个一百年”建设的历史交汇点,只有推动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才能体现出伟大的时代精神。

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代代人实施下去。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保护下来,天下大同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要保护好民间艺术,守护好文化的根脉,不断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让民间文化艺术更有生命活力,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 (刘晨明)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