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以科技之“新”守护文物考古

2021-04-19 19:57: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再次惊艳世界。尤其是大批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在第一时间为发掘、文保和后续研究奠定最坚实基础。近年来,类似这样的科学理念和科技手段,在燕赵大地考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月19日 河北新闻网)

从三星堆到马王堆,从巴蜀盆地到燕赵平原,现代科技手段加持传统考古学问,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无论是对于考古学本身,还是更广泛的历史领域,越来越多的科技因素和科学理论的参与,将极大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探索的深度,为更好寻觅历史、触摸历史提供坚实的要素支撑。

从文物保护角度看,科技加持是维护文物完整性的刚需。深埋地下数千年的文物,既是珍贵的,更是脆弱的,需要小心翼翼、慎之又慎的保护。考古过程中的细小失误,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956年,在对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进行考古工作中,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认识能力,许多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其中有一件珍贵的龙袍采用了缂丝工艺织造,十分精美奢华,但因技术不到位,出土后就开始逐渐碳化,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并最终腐坏成一堆如破碎宣纸般的布料。正是有过惨痛的教训,考古领域引入“科技力”保护珍稀而又脆弱的文物才显得基础且必要。

不可否认的是,“黑科技”加持考古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关注点。相较于“略显枯燥”的专业历史知识,公众因对新科技的好奇而“点进”考古现场,既能了解科技的“新”,也能感受历史的“古”,无疑提高了考古学这种“小众”学问对更多人的吸引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新与古的碰撞正对应了守正与创新,使相隔数千年的文明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能让我们更好地还原和印证已知的历史、探索和发现未知的历史。毕竟,相比于书本上的笔墨文楷,考古现场的沟壑纵横、考古队员手里的铜鼎玉玦无疑更具体生动、震撼人心,或许这也为我们今后更好地普及考古知识乃至历史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鉴往才能知来,考古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触摸历史,这个过程理应也充满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正因如此,近年来无论是考古拥趸还是普通公众,已逐渐从对“盗墓”题材小说的狂热回归理性,从而去正确认识到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积极意义。就像如今许多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的“公众考古模式”那样:从好奇中来,到敬畏中去。科技加持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结果,最终目的是服务考古、服务历史,而不能搞喧宾夺主。未来的考古领域要努力探索和运用新方法、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科学和质量理念,以先进理念和科技推动精细化操作。

守护好本来,才能更好开拓未来。以今日科技之“新”对话和守护历史之“古”,就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另一种表达。我们传承自祖先的文明教化,仍要接续传承下去;我们发展了古人的匠学技艺,仍要持续发展下去;我们继承了先贤的民族振兴意志,也必将坚毅前行、实现复兴。(宋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