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侯梦佳: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不能“守株待兔”

2021-04-26 11:48: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园开设心理咨询室、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多数学校通过定期开放学生心理辅导室、设置服务热线的方式,方便学生主动寻求帮助。但实践中,这种干预机制却时常失效。(4月26日 新华网)

江苏一女孩疑因写作业与家长发生争吵后从窗户跳下、失去了生命;郑州的14岁女孩在被同学举报带手机、老师进行搜查批评后跳楼身亡;西安的12岁女孩被怀疑偷拿老师的钱,从附近公寓的20层一跃而下……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血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与必要。相较于身体的外在状态,心理上的情况更具有隐性特点,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很难在适当的时刻及时施以援手。尽管相关措施已经付诸实践,然而在致力于心理危机防范的路途上,仍旧有许多问题存在。

主动求助比率较低。广东省曾对32万人次大学生和近6万人次中小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集中于家庭场景,且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很多出事的孩子并没有求助于父母或学校,或许是出于对保密性的担忧,也或许是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决定了“主动求助”原本就比较困难,强烈的“病耻感”更让其难以开口。

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从学校来看,现有的资源和机制效果有限,难以及时获得学生进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信息,也无法对处于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出主动快速反应。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学生才配一位专职心理老师,不仅让老师有心无力、疲于应付,也更难以精准识别问题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学校工作懈怠推诿。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一些学校就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进行了主动的筛查,或展开了摸底调研。然而,随着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学校对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防御性”进一步增强,这就容易导致“推诿责任”“逃避责任”的心理产生,从而把学生推给家庭。此外,由于人才资源不足,出现了工作懈怠的现象,大量的心理老师只能像完成任务一样进行机械的填表工作,而不是深入青少年群体,给予其心理方面的关爱。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将原来守株待兔式的心理辅导室服务方式,转变为积极构建“主动出击”的多层次服务网络,建立以学校为责任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其次,配齐人财物等相关资源,通过培训增强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其薪资待遇,配套适应的奖惩机制,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出了问题,学校不能只一味地将学生“推出去”,而应该积极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活动,同时利用班级群等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

总之,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支持系统,以减少悲剧,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