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侯梦佳:智慧校园建设,须谨防教育类APP“野蛮生长”

2021-04-28 14:05: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年来,随着各地“智慧校园”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教育类App成为家长手机中的必备软件。很多学校虽然不强制家长下载,App却是获取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各学校使用的App不同,有的向家长免费开放各项功能,有的却要求家长交月费、年费才能使用,还有的App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到校、离校时间,也让不少家长对其信息安全性产生了担忧。(4月28日 新华网)

查课表、看作业、查成绩、接收学校通知……校园信息的网络化、智慧化,让很多家长和学生不得不周旋于各类教育APP中,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更让智慧校园建设呈扩大趋势,但是低质APP过度泛滥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付费使用有违教育公益性。部分学校推广的教育类APP存在有按年收费或者按次数收费等现象。虽然学校没有明确强制家长下载和使用,但是孩子的成绩只能通过该软件查询。这也就迫使家长不得不接受APP的付费服务。学校将学生信息提供给企业,企业又收费将信息“卖”给家长,本来应该公开化、透明化的校园信息,难道不付费就无权得知吗?

功能弊端让智慧教育成为“走过场”。不少教育类App都有自带的习题、测试内容,这也成为了部分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内容。将作业阵地转移到App上,已成为逃避监管的新方式。同时学校还要求家长每天上传阅读、跳绳、作业检查照片,多重打卡让人苦不堪言,此类APP号称是学校教育“好帮手,实际的用户体验却极差,除了频频“闪退”“死机”“速度慢”,其具有的使用功能还很容易被取代。

捆绑个人信息造成隐私泄露。部分教育类APP在提供校园服务时,还会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录入学生信息,以便家长知晓子女的进、离校时间。注册登录后,家长的手机号、地理位置还要必须进行绑定,这就导致孩子和家长的个人信息都在大数据下处于“透明”状态。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使得家长无法信任此类软件。

“互联网+”是不可抗拒的趋势,打造“智慧校园”是时代之所需,然而,推广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绝不等同于简单的形式电子化。近期已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学校使用的教育类APP不得向家长和学生收取费用,且应遵循自愿使用原则,不得与教学管理、评优挂钩。然而仅仅停留在制度规定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现代化必须探索出一条持续性发展路径。

一方面,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是解放人而不是约束人,低质教育类APP的泛滥恰恰就是反例。要把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强家校沟通、保障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等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而不是简单地把纸质内容搬到电子软件上。另一方面,并不是说要杜绝一切APP的使用,作为一种辅助手段,APP的使用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需求,且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其自主选择权。只有这样,“智慧校园”的建设才能有序开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