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八面来风

整治“偷窥黑产”,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2021-08-12 17:42: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期,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对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人民网)

多部门联手,对偷窥黑产进行集中治理,一方面反映出国家对隐私保护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泛滥的偷窥偷拍产业链条已经对公民的隐私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整治偷窥黑产早已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共建清朗社会空间。

需要管理部门制度化常态化监管。上级管理部门对偷窥黑产的监管执法和高压打击治理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此外,相关监管部门还应对社交软件、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视频监控云平台、摄像头生产企业、电商平台等进一步提出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主体责任要求,阻断偷窥黑产的社会链条。

各类平台应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偷窥黑产的泛滥与各类平台的安全把关力度不够密切相关。某电商平台就曾多次被媒体报道,个人用户可以不需出具任何资质即可在电商平台轻易买到针孔摄像设备,而这些装备都是《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中明令应严格管控的器材设备。各类平台树立主体责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平台销售上的假冒伪劣摄像头、展示的不健康视频、存在的不良账号等尽快做清理、下架处理,更应从内部提高自身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自查、督察和责任制度,堵塞监管漏洞,不能因为集中治理才重视,要想有效防止偷窥黑产反复“滋生”,治理必须常抓常严。

整治偷窥黑产,需要民众个人时刻绷紧防范弦。对于民众而言,往往是在不自觉间成为被偷窥的一方,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轻易提供个人信息、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轻信陌生电话。在摄像头密布的信息爆炸年代,我们对待隐私安全要有一以贯之的敬畏和重视,才不至于处在被偷窥的“裸奔”状态。(冯彤彤)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