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肖迪:治理“城市病”须拢指成拳、汇聚合力

2021-08-13 09:57: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逐步暴露。如何在转型发展中破解“城市病”问题?记者日前在多地调研,看各地如何治理城市“短板”。(新华网)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已经由增量建设主导转为提质改造与结构调整并重,即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稳不稳”转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心区人口过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底数不清、避难场地建设不足、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涝体系衔接不够、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露出端倪或正在潜伏的“城市病”,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越来越成为困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开展2021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中,决定在全国59个样本城市,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论证、问题诊断、形成体检报告,努力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查病因、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为“城市病”把脉问诊、开方抓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同发力、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人民群众的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病”的复杂性、整体性、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拢指成拳、汇聚合力,进一步加强目标、问题、资源的有效衔接,破解因条块分割导致的“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分散化现象。

找准“着眼点”系统谋划。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和趋势,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贯彻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标准体系、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做好过程协调和跟进落实,避免出现“只盯现在、不谋长远”“只看面子、不重里子”“贪大求全、盲目铺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找准“切入点”统筹推进。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地方改起,优先针对群众最“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协调住建、交通、城管、卫健、教育、属地等部门和地方,征求意见、列出清单、细化任务、公布方案,解决好医院、学校、地铁、高架、停车场(位)等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找准“平衡点”共同参与。探索可持续方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平衡协调各方利益,鼓励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和企业资金参与;同时还要尊重和回应差异化需求,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提高“柔性化治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找准“支撑点”信息共享。适度打好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提前量”,建立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推进城市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可视化、标准化、动态更新的数据共享、交互和维护机制。

归根到底,治理“城市病”还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群众在城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作为谋规划、引资金、上项目、强配套、抓建设、建机制的“现实场景”,即检即改、边检边改、防治结合,推动城市发展更加宜学宜居宜业。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