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尚凡 :考上“双一流”奖百万?村委会有钱别“任性”

2021-08-20 09:32: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大学者人才也,对考入大学者实施奖励,以激励学子立志成才,报效国家,虽并非新鲜事;不过实施奖励者,大多为勇于担当之企业,且数量有限。

日前,山东临沂一村给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奖100万元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如考上北大清华还将获得200万元的奖励。(8月19日 极目新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消息经媒体曝光后,媒体关注,网友为之议论纷纷;“别人的村子”,虽主流的声音,是羡慕、是赞赏;但在肯定的背后,也不乏指责,认为如此重奖,数额过多,难逃“任性”之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乡村生产力,凭借党的富民政策,村干部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或招商引资,兴工商业;总之众多的乡村,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而且村集体经济更是水涨船高,村里逐渐有了钱。

在千军万马依然挤独木桥时代,乡村学子能考入“双一流”大学,实属难得,乃大喜也;不仅给父老乡亲“涨了脸”,为该村子弟树立起值得学习的榜样;而且学成之后,报效国家,还很可能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理当重奖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里富了、有钱了,拿出巨资重奖“升入大学者”。既能有效解决“上大学”面临的经费问题,让其喜上加喜,更能营造出“重视教育与人才”之良好氛围,激励该村子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

用村集体资金,重奖“升大学者”,虽一举多得,看似合情合理,体现了村干部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为众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然冷静思之,却没能抓住重视教育实难经得起推敲,略显不妥。村集体资金,既非村干部之钱袋子,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如何开支?理应有理有据,符合上级之要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而重奖“升大学”者,上级尚无相关之政策;如此大手笔,显然难逃违背上级财务政策之嫌。

同时,重奖升入大学者,貌似公平,实则只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升大学尤其是升“双一流”大学,虽说需要发奋苦读,但更需天赋,能考取终归只是“少数”;对大多该村子弟而言,无论怎样努力,要想获“重奖”,显然无缘。众所周知,村集体资金是有限的,顾此必失彼,将巨额资金,用于奖励“升大学”者,虽能赢得“重视教育与人才”之美名,但从另一方面,限制了该村之民生支出, 从而削弱了村民应有之获得与幸福感。

人才兴村,人才强国,重视人才本无过错。但在重奖“人才”过程中,既需要抓住重点,更需有理有节,理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点到为此;将重心放在教育上,切实解决学校、学生面临的问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忽略学校与教师,显然不是真重视。重奖考入“双一流”学生,看似奏响了“重视知识与人才”的时代主旋律,实则偏离了其应有之方向,涉嫌“钩名钓誉”,难逃“有钱就任性”之嫌,理应及时叫停。

责任编辑:任凯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