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八面来风

别给“野鸡”评选猎奇机会

2021-08-27 15:43: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公司“被报名”参加免费的“优秀企业”评选活动,在“你追我赶”的投票竞争中被诱导花钱买票提高排名,钱越花越多,最终换得一个没用的“野鸡”奖牌。陕西省华阴市警方最近破获一起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资金初步估计超过5亿元。这起案件揭开了一场自2018年开始、受害企业遍布全国的“野鸡”评选骗局的秘密。(8月27日新华社)

现实生活中的骗子确实不少,特别是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时候坐在家里,冷不防就会接到一个电话或者信息,告知“获奖了”“中奖了”“入选了”“当选了”……真可谓是“人在家中坐,‘骗’从天上来”。如果有人心头一热,信以为真,那就注定会发生“既赔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要么付了钱就没有下文,要么得奖了也是“资不抵债”。报道中的华阴市某保洁公司负责人郝战荣,为参加“华阴市优秀保洁公司”评选活动,拉着亲朋好友和员工投票,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人情消耗”,还花费了3万元,最终却未能入选前十名。

电信网络骗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抓住了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软肋”——贪小便宜、追逐荣誉的心理。但实际上,他们的行骗手段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不通过报名或者推荐程序直接“被参评”,称号和荣誉怎么能稀里糊涂地冒出来?评选活动的发起者并非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而是一些有着古而怪哉名称的“组织”,可信度和公信力从何而来?投票过程中倘若票数排名不理想,居然会有人精准地知道你在参加某项评选,并且还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刷票”服务?换句话说,只要当事人睁大眼睛、多上点心,这些低级的行骗伎俩就会“不攻自破”。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

当然,作为企业和企业家来讲,希望拥有更多的“头衔”和“光环”,对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本身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更应该明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即使是参与商业性的投票评选活动,也要对主办方资质、评选流程、评选规则、相关文件等进行充分甄别,确保其合法性、权威性和含金量。对于那些低层次低水平还带着浓烈铜臭味的“帽子”,不要也罢。

一言以蔽之,“野鸡”评选评的不是“奖”,而是“钱”。只要大家端正心态、提高意识、增强防范,做到“‘骗’高一尺,‘防’高一丈”,骗子自然也就没有了猎奇的机会和空间。(任启鑫)

责任编辑:任凯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