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这片林,是“美丽中国”的绿色样本

2021-08-31 17:59: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八月的塞罕坝,林海苍翠、绿草如茵,处处散发着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迷人魅力。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风貌,听取情况介绍,走进”望海楼”看望了年近半百的刘军、王娟夫妇。

“工作再难,总要人干”,23年的守护,只为一片林海。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家人到一群人——三代塞罕坝人,在沙地里播种,在石缝里栽绿。“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树”,是刘军、王娟夫妻俩共同的工作态度,亦是三代塞罕坝务林人共有的价值情怀。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于是有了这份纵跨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成绩单: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活立木蓄积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8万立方米,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放眼望去,昔日“高、远、冷”,如今“绿、美、香”。

这是牢记使命的坚守之旅,无数个单调艰辛的日夜,塞罕坝人无怨无悔、不舍不弃,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付出守护林场安全;这是矢志奋斗的创业之旅,塞罕坝人提振“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誓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水土流失严重,沙漠逼近北京。建林场近60年来,有超过20对夫妻值守“望海楼”,他们和更多塞罕坝人一道,将青春与生命融入绿色的风景。

这片林,是“美丽中国”的绿色接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时代热词的“美丽中国”,不仅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彰显出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如磐决心。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的曲线,叫作“库兹涅茨曲线”。污染与发展之间的曲线矛盾,成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何为“美丽中国”?何以“中国美丽”?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站在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的高度,完美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逻辑。塞罕坝是河北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画的“美丽高岭”,如山的塞罕坝精神,传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价值内核。

天下将兴,其积有源。塞罕坝是一个鲜活的样本,是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生动说明。早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对塞罕坝精神作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时隔四年后的今天,总书记继续提出殷殷期待:“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是的,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塞罕坝精神,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塞罕坝。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是能耐,能够还祖宗账,留子孙粮才是本事。”与其说这是塞罕坝务林人的坚守,倒不如说是14亿多中国人的共识。从生态屏障祁连山到毛乌素沙漠、从三江源水源涵养到洞庭湖上好风光……植下一棵树、擦亮一片天、澄澈一湖水、净化一亩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共赴美好征程。(海建)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