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徐桂勇:让“破解防沉迷”失去生长的“土壤”

2021-09-13 10:35: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随着手游防沉迷系统不断升级,很多未成年人寻求解除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方法,结果遭遇骗局。(中国青年报)

《通知》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严格限定“1小时”游戏服务,彰显了国家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的决心之大和措施之严。然而,一些平台商家却打着“花钱绕过防沉迷”口号,向未成年人租赁成年人游戏账号,“游戏租号”成为一些平台商家、游戏玩家谋利新手段,更有甚者利用未成年人 “破解防沉迷”好奇心,捞取不义之财。

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是通过限制其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净化青少年网络空间。“破解防沉迷”是与保护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唱反调”,破坏了网络安全环境,一些不法之徒更推动“破解防沉迷”从骗局走向“害局”,导致未成年人不仅损失钱财,甚至跌落“陷阱”,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从弹窗引导到青少年模式,再到实名制、人脸识别,层层“关卡”,防沉迷系统为何依然“防不住”?总有一些不法商家见利忘义,想方设法挖防沉迷墙角,将防沉迷保护政策异化为利己谋利渠道。打击“破解防沉迷”诈骗,根本还是在于防沉迷的监管,不仅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更要着眼于网络原生代特点,多方“厚爱”,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即将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包括游戏账号、个人密码、验证码在内的信息都属于敏感和隐私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一些商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账号交易已经是一个违法行为,且在此过程中,虚假账号交易登录,更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诈骗契机。对此,监管部门应当拿出科学有效的措施,破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乱象,对规避防沉迷系统的行为保持“零容忍”,不仅在技术上要升级管控,处罚力度也要升级,对涉事平台和商家进行同步监管、同步处罚,提高违法成本,让平台和商家切实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安全用网的主体责任。

“游戏租号”等类似的电信诈骗往往盯向未成年人,主要是由于未成年人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意识、甄别意识、防范意识不强。作为互联网原生代,完全“禁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提升未成年人安全用网驭网能力,需家庭、学校、社会“厚爱”呵护,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扮演好监护人角色,及时给予孩子爱与安全感,即便孩子沉迷网络,也不应采取呵斥、打骂进行禁止,而应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情感干预进行纠正。学校要强化网络安全教育,与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用网规则,让学生明白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增强学生正确健康用网的主体意识。社会上,也应将未成年人防诈工作“前置”,通过法治课、案例警示等形式,为电信诈骗套路精准“画像”,增强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帮助他们建立防骗的经验防线和心理防线。

防沉迷系统,要补上防不住的漏洞,“严管”是手段,“厚爱”才是根本,多一点关怀、多一点教育引导、多一点社会关爱,让“破解防沉迷”失去土壤,防沉迷最该防的,是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注的懈怠。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