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重磅言论

“整治+护航”,为青少年上网打造“万里晴空”

2021-09-22 16:30: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账号注册管理,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相关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账号处置力度,严防违法违规账号“转世”;全面清理“僵尸号”“空壳号”。(新华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0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18.3%,为1.72亿人。而以职业划分,学生占比最多,达23.7%。也就是说,有近2.23亿网民还在读书阶段。青少年已经成为亿万网民队伍中的重要组成,他们在网络上查信息、浏览新闻,看电影,甚至交友、购物。于是,一些人利欲熏心,利用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外衣”,抓住青少年涉世未深的特点,频频伸出“黑手”,且屡试不爽。

所以,要加强账号注册管理,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处置力度,护卫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切实保护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让“身份核实”不再流于形式。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内容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很容易对心智尚未健全且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造成侵害。以发展迅猛的手机网络产品为例,南都个人信息保护中心选曾取了30款直播App作为测评对象,主要从隐私政策合规、未成年人账号创建及家长同意、内容建设及审核、特殊技术设计、充值打赏设置等5个方面展开,考察被测App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用户的网络权益。结果显示,接受测试的30款App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程度均处于中等或低下水平。其中,无法有效甄别用户年龄、账号注册及部分受限操作需征得监护人同意的环节缺失,是被测App的集中失分点。这说明身份核实的环节是保护青少年上网的“软肋”,这方面既不能缺少,也不能形同虚设,还要力戒形式主义,积极通过人脸识别等各种有效手段,严把青少年上网的“验明正身”关。

让“青少年模式”走进上网时间。在国家网信办的大力倡推动下,“青少年模式”上线了许多网络平台,为青少年上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与成年人不同,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往往在8小时之外。当下,未成年人为主播打赏,一直被社会诟病,鱼龙混杂的网络直播,对于未成年人群体而言,俨然就是个危机四伏的“江湖”。如“16岁女孩打赏主播,55万家当挥霍一空”“熊孩子打赏主播12万,父母报警求助”这样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件不时见于各种媒体。这恰恰是没有很好地启用“青少年模式”带来的恶果。因为在“青少年模式”下,网站会关闭站内搜索、弹幕评论、内容分享、私信聊天、拍摄发布、充值打赏等相关功能。因此,在设定上网的“青少年模式”时,应充分考量,合理划定时段。

让“综合治理”成为常态。保护青少年上网仅靠网信部门一家还远远不够。因为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关联到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仅靠一方的“单打独斗”,很难见到实效,需要齐抓共管,如网站严格自律、网信办加强监管、家长履行好监护人责任、学校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以及青少年自身多学习网络知识,努力自律自省等。只有各方共同联手,建立多元协同的共治模式,才能织密防范和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网络侵害的“篱笆墙”,让身份核实如“火眼金睛”,使“僵尸号”“空壳号”无法“尸位素餐”,为广大青少年上网保驾护航,打造互联网的“万里晴空”。(魏宝)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