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八面来风

小品《时间都去哪了》火了,我们该反思什么

2021-11-22 10:04: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最近,大锁和孙天宇表演的小品《时间都去哪了》火了。微博里吃各种瓜、抖音里刷符合喜好的短视频,还有深夜抑郁时刻……《时间都去哪儿了》用一次又一次的“再刷五分钟”,真实还原了我们的时间被虚度。网友们纷纷表示被“内涵”到,直呼“真实”。还有许多人吐槽资讯类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直言它们是“吞噬时间的魔鬼”。

表面上看,是抖音、头条、微博等各类APP,吸引住了我们,吞噬了我们的时间,但实际上是因为,太多人对于这些APP背后的算法推荐系统以及技术,缺乏基本的抵抗力。算法推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需求进行个性化计算。说白了,用户喜欢什么内容,相关APP就可以给用户推送什么信息,简直比父母甚至自己还要了解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不仅要问时间去哪了,更要反思被算法推荐了如指掌甚至是支配的恐惧。

有人或许会说,这样的算法推荐,没什么不好,能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服务。持这样观点的人,需要好好了解一下算法推荐导致的现实问题了。在“流量至上”的单一价值导向下,没有得到规范的算法推荐,会导致低俗劣质、价值观错乱及极端情绪化内容,得以“精准推送”,进而给社会带来不良价值影响。

这样的算法推荐,会形成一个充斥恶劣低俗内容且伦理道德缺位的“信息茧房”。当算法推荐毫无底线取悦用户时,用户很大可能沉迷其中,获取信息也由不得自己。于是用户就此被算法影响甚至操控。在提供的信息内容上,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时间长了,算法可能会影响舆论,影响社会,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事件在国内外都不乏典型案例。比如,最近fackbook就被指控,在其设立的测试账号页面,因为算法推荐,仅三周就充斥着假新闻和煽动性照片,包括斩首、暴力场景以及印度空袭巴基斯坦的假照片,这些信息会影响用户的心理健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期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中显示,超过3/4(76%)的美国人认为 Facebook 正在让美国社会变得更糟。同时还有近半数的受访民众(49%)表示他们认识的人中有人因为 Facebook 而相信阴谋论信息,其中年轻人的比例更大。

国内方面,前一阵子美女网红抖音直播自杀身亡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一个喝农药自杀的行为,能够正常直播出去,且在相关平台上获得了巨大流量,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这个过程当然离不开算法推荐。同时,无数网友在直播间怂恿这位网红喝农药的言行,其实就是“信息茧房”现实之恶的一种体现。当用户沉浸在“信息茧房”中,善恶可能都不好区分了。

现在,对于算法推荐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正确认识,国内也在推进立法和监管。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等接连公布,从内容推荐要求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到不得实施流量造假、控制热搜等影响网络舆论,有利于引导算法向善,捍卫国家安全。

这样的监管,也得到了国外很多媒体的认同。有美国媒体表示,中国算法监管实践领先一步,西方国家应当借鉴。当然,在看到算法推荐产生的诸多现实问题之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各界可以有更多监管方面的提议和探索,走得更快一些,并将之制度化、常态化,让整个生态更加良性。

互联网算法推荐滥用,是一个世界性的治理难题,考验着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如何既不因矫枉过正导致扼杀创新,影响社会正常的精神文化需求,又给算法推荐扣上法律和道德的“紧箍咒”,打造“晴朗”、“干净”的网络空间环境,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是未来监管层面需要重点思考的方向。(明诚)

责任编辑:任凯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