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管窥天下

人脸信息,不能成为牟利工具

2021-12-28 15:45: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不久前,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因向第三方公司购买22台人脸识别摄像设备,非法采集上传人脸照片超43万张,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10万元罚款。此前,另有多家企业也因非法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遭监管机构处罚。当前,“人脸信息”这一重要个人生物信息被部分商家视为“唐僧肉”,涉“脸”个人信息侵权问题频发。部分商家为何热衷于非法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护脸”难题难在哪?怎么破?(12月27日新华网)

人脸信息是每一个人独有的、不可变更的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人脸信息一旦被非法采集或不当利用,就会对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决不能任由商家或平台胡来。曾被曝光涉嫌非法采集问题的悠络客、万店掌、雅量科技、瑞为等企业都曾以“无感化”技术采集信息,应用于汽车、鞋服、医药等多类消费领域而从中非法牟利。

不可否认,人脸信息不止关乎个人隐私和权益,其背后有着庞大的产业和利益链。在过去一段时间,有商家非法收集人脸信息并售卖,网上就出现过有卖家以“0.5元一份”售卖包含身份证信息在内的人脸数据。这说明 “人脸信息”已成为不法商家的牟利工具,而且倒卖“人脸信息”也成为当前网络黑产链条重要一环,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供不法分子牟取暴利,这一乱象堪忧,其危害不容小觑。

当前,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脸信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小到网络支付,大到用户行为模式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都越来越运用到人脸识别技术,而且人脸信息还涉及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是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部分企业和商家非法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已涉嫌违法,必须坚决予以依法打击,以“法”正告那些不良企业和商家:我的人脸信息,不是你的牟利工具!

当然,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维护人脸信息的数据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提升“护脸”效能还需系统施策。这里,建议进一步通过立法实现多层次、系统化的人脸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明确主责执法部门,避免九龙治水、多头治理,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能定位,并以此推动相关执法检查常态化、长效化。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经营和购买“人脸识别”相关业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涉“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设置“人脸识别”业务类企业准入门槛,坚决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人脸权益。(刘凤敏)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