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希冀暖评

协同发展,让天空重回湛蓝

2022-06-07 19:37: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十年前,这里的景色照片以灰色为背景;十年前,这里的空气污染预警不断;十年前,这里PM2.5浓度甚至攀升到700至1000微克/立方米……空气污染问题不间断拷问着京津冀。(河北新闻网)

如今,京津冀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这是三地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这是基于产业层面和机制创新层面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举措,这也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面对“硬骨头”问题取得的新的突破。

以民为本,真抓实干。空气污染,损害的不仅是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更是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三地相关协议的签署,在大气治理领域,三地践行“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在环保部门对污染源解析报告中,北京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北京先后实施“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陆续开通京雄高铁、京张高铁等举措缓解机动车尾气污染,实现了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天津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天津依托“双城双港”整体布局,在企业搬迁调整中,同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启动实施荣程钢铁、天钢联合特钢超低排放改造。河北则逐步从过去末端治理、应急减排为主的“打扫卫生”式治理,发展到对落后产能“啃硬骨头”式治本攻坚。

精细治霾,技术支撑。加强京津冀空气协同治理,对推动三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霾属于复合型污染,超出单个城市范围,成为大面积区域性污染。当地一方面要保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需治理空气污染,产业结构布局直接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精细治霾亦不可或缺。近年来科技发展不断深入,通过精密的监测数据,可以得知哪些区域的排放超标,一旦超出警戒线,有关部门及时制止责任主体的污染行为,避免了“一刀切式”减排。对污染物进行“贴标”,再依靠“溯源、追因”等科技支持,继而让有针对性控制空气污染成为现实。

直面当下,心系未来。空气治理、破解难题、清除积弊,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更迭、动能转换,空气治理显著成效背后,挑战犹存。业内人士认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时期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时期的“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也为“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京津冀的生态文明建设擘画了蓝图。正因如此,京津冀地区更要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保持“啃硬骨头”的耐心和战略定力,将空气污染治理坚持下去,将“蓝天保卫战”继续打下去。

同舟共济生态美,天空湛蓝映眼帘。京津冀地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万众一心,接续奋斗,让天空不再有雾霾笼罩,让京津冀成为人们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苗瑞祥)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