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希冀暖评

当“探店试吃”变成生意,更得守规矩

2022-08-09 16:32: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当下,不少主播进入餐饮探店行业,许多消费者也会通过探店主播的视频推介,“种草”或“避雷”。这种模式一度被部分餐饮商家当作“流量变现”渠道,但由于缺乏规范、主播良莠不齐,也出现虚假推荐、数据造假等情况。部分主播“探店”变“探钱”,给钱就“真好吃”,不给钱就“不推荐”,这也让商家苦于“被探店”。(《工人日报》)

普通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对一家餐厅进行中肯的评价,哪怕是吐槽,也无伤大雅,毕竟消费者有相应的权利,好与坏属于个人体验。可一旦消费者的身份有所变化,是一名探店主播,因其具有一定的粉丝流量,公开的言论具备一定的传播性,评价内容就不能越过“客观”二字,否则就难逃虚假宣传、恶意抹黑商家之嫌疑,更可能触及相关法律法规底线。

当下,对于探店试吃主播争议的焦点也在于此。按理,探店行为本来是一件利好三方之事,既能够让网友通过“云体验”进而真消费,又能够让商家获得更多的客流量,最重要的是主播在探店的同时,也可借机涨粉,得到关注度的聚焦。然而,由于入行门槛低、规范缺失,探店乱象频发,一些主播“看钱说话”的做法,既让不少商家苦“探店”久矣,也让消费者难识真伪,频频“踩雷”。

作为信息化时代中短视频风口下的新型媒介服务,注重信息真实性是探店主播职业底线红线,既然与商家合作,收取一定的推介费用,无可厚非。但如果倚仗自身拥有的粉丝流量,动辄对“谈不拢”的商家进行各种挑刺、恶评,就明显背离了探店初衷。如,面对同一款炸酱面,某探店博主表示“太贵”“没法吃”,两天后又改口成了“妈妈做的味道”;“大连女店主自述遭探店网红索要面包”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种种负面新闻,在无形中拉低着这一新兴行业的风评。

“得流量者得天下”已成为很多行业奉若圭臬的法则,探店主播作为互联网时代红利崭露头角的新兴行业,更应对流量经济有清醒的认识。在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的“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中,雇用专业写手和网络水军虚构“种草笔记”“网红测评”等成为重点整治对象。这也进一步表明,国家正在以跨平台、全方位、法治化的机制手段,构建网上网下协同共治体系,网络空间是绝不容许虚假探店、虚假测评乱象野蛮横生的。

因此,当探店试吃变成生意,已经是一种商业行为,那就更得讲规矩,除了个人及行业自律外,更应从严监管,落实好个人、平台、监管的各方主体责任,让探店行为始终在探诚信、探品质、测服务的正常轨道上,而不是给钱就“真好吃”的假象和谎言。这样,才能避免原本利好三方的探店变成“探钱”,甚至变成消费者眼中的“一声叹息”,真正迎来探店者、商家、消费者乃至整个市场秩序的多赢共赢。(谢晓刚)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