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希冀暖评

愿更多科学家成为“科普家”

2022-08-25 18:19: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日前,59岁研究员李文娟辟谣农业假消息走红,9个月获赞470万。李文娟和农业打了37年交道,临近退休,李文娟发现,许多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农业“问题”正困扰着时下许多人。40天出栏的鸡是吃了激素?市场销售的水果是不是泡了甜蜜素?李文娟要做的,就是用最通俗的大白话击破谣言,普及农业常识。李文娟说,“要让普通老百姓能够认识到中国农业的成就,了解、理解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8月23日央广网)

为这样的科学家点赞。近年来,科普似乎成了一些自媒体大V们的专利。由于这些自媒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一些大V们似乎更喜欢一语惊人,今天说我们应该吃海鲜,明天换个账号说,我们不应该吃海鲜。这些话术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听了后,或莫衷一是,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特别是涉及食品的谣言,往往对辛辛苦苦搞种植养殖的农民带来伤害。

科学家成为“科普家”,他们用严肃公正的科学态度,用他们的公信力背书,对公众进行科普,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让科普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像李文娟这样兼职“科普家”的科学家正在多起来。吴於人在同济大学担任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因为既有科普热情和爱心,又有科学知识“加持”,她退休后,成了“科学姥姥”。在抖音上,她拥有122万粉丝,超过5600万人次看过她的科普短视频;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抖音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解疑释惑。今年7月12日晚,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一小时”抖音首播近百万人观看……

中国科协于2020年4月至10月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但城乡差距达7.3个百分点。面对这样的现状,高质量科普,显然已离不开科学家的积极参与,并带动更多科研人员成为“科普员”,进一步推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这需要从机制上激发科普热情,从方法上引导掌握科普技巧,让他们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讲科普,把权威的声音放到最大,让科学的声音击穿谣言。(丁慎毅)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