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文化名人的“过度消费”
河北新闻网
2010-11-16 14: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中国电影年底贺岁大战近日拉开序幕,《让子弹飞》、《赵氏孤儿》和《非诚勿扰2》,三部大片均已打响宣传战。然而,细心的影迷很快就发现,三部大片虽然出自三个导演,主演却全是葛优。他有时光头,有时蓄发,有时搞笑,有时悲情,有时在战国,有时在民国,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那样一副腔调和模样。于是便有人戏言,2011年的迎春戏,是“一个人的贺岁档”。还有人惊呼,文化名人的频繁亮相,是一种“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11月13日《重庆晨报》)

    当记者问葛优是不是存在“过度开采”时,葛优一脸的玩世不恭:“这个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是导演的问题。只是都让我赶上了”。而导演姜文更是满不在乎:“这才哪到哪啊?三部电影,小菜一碟。葛优耐得起磨损,不存在过度消费。”看来,无论葛优还是导演,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们不仅不承认“过度消费”,而且相信“一个人的贺岁”,会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票房效益。

    “过度消费”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指超出一定界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消费水平。第一,超越了本身现实的经济能力;第二,造成了财富的浪费,并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三,满足了短时期享受,却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按照消费的动因和目的,“过度消费”又分为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

    文化名人的“过度消费”,也明显地存在上述特征。先说能力,任何一个演员,都不可能什么都行,永远都行。有了书生气,就没有武侠气,有了痞子气,就没有英雄气。什么活都接,什么场都登,什么角都演,你的精力受得了,但观众的眼球却受不了。次说浪费,导演没有浪费葛优,葛优也没有浪费自己,但一个人占据着多个舞台,却会浪费别人的才华和机会。再说发展,谁都知道,万紫千红才是春。诺大的中国,如果只是“一花独放”,该是多么枯燥无味?要繁荣,就得百花齐放;要进步,就得百舸争流。

    几个导演也都承认,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用葛优,主要目的就是确保票房收入。谁都知道,葛优是一个大腕。只要把他的名字一亮,就会把很多的“葛根”、“葛粉”、“优丝”、“优片”,吸引到电影院里来。也正因如此,电影还没上映,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拉着葛优到处造势和忽悠。生怕别人不知道,我的电影有葛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图省力,如果像张艺谋那样在全国寻找“最纯净的女孩”,不但费时费力费心,而且还有很大的风险。但“图财”和“图懒”,都是为自己。没有注重艺术的品位,也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就像一个城市,各家饭店,都炒同样的的菜,顾客吃了,肯定会腻歪。

    有一些文化名人,也陶醉于“过度消费”。他们觉得,出镜越多,上台越多,自己的知名度就会越高。但数量和质量,永远都不会成为正比。赵丹、白杨、张瑞芳等电影表演艺术家,一生中并没有拍过多少影片,却都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现在一些影视名人,心浮气躁,薄积厚发,坐不得三天冷板凳,耐不住一个晚上的寂寞,严重透支个人能力,过度开发商业利益。虽然腰包鼓起来了,却完全掏空了艺术潜力。

    几部影视一个面孔,几年春晚一套人马,对名人是一种快乐,而对观众,却是一种悲哀。

   (河北滦南 汪金友)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