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年 脏活累活种地活谁干
河北新闻网
2011-06-22 14: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有论者认为西方国家发达的人都很舒服,因为富;无欲无求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也很舒服,因为不怕穷。据我所见,不尽如此。我在西班牙这样的休闲国家,澳大利亚这样的资源丰富的国家旅行的时候,都在饭店看到过忙个不停的服务员。每个服务员要负责十几张桌子,从点单,到上菜,再到买单,一个人搞定,手脚不停,根本没有空闲时间。

    再看看我们上海的饭店,服务员常常是三五成群在那里聊天,或者是一个人低头默默玩手机,想心事,他们上班时间也许不短,劳动强度并不大。大多数服务业的岗位,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他们劳动强度不大,工资很低,然后因为工资低,更没有劳动的积极性,能偷懒就偷懒,恶性循环。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雇了不少清洁工,却扫不干净厕所,雇了不少保安,却看不好大门。制造业的情况有所不同,我在工厂工作过多年,见识过流水线上的忙,那是机械化的忙,流水线的速度在,你必须跟着走,有的时候强度的确不小,但工人的积极性一般很差,同时非常厌恶流水线、机器。

    这是在城里打工的。在农村种地的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青壮年劳力都在城市“打拼”,乡村里种地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体力活儿干不动,也不愿意干。地里种的都是越少人伺候的东西越好。依靠多用化肥,多用农药,让农作物长大就行。直接导致一方面品种单一(容易种的农产品大家都种),价格上不去,另一方面化肥农药滥用,成本下不来,并且土壤板结,农药残留增加。这样的情况,是完全不可持续的,是以损害长远利益为代价的。

    目前的劳动体系,似乎是鼓励(当然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不管工资是多还是少。上世纪80年代就号召“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家里吃闲饭”,有了一份工作,就有一份工资,就有相应的社保体系,或多或少有些保障。而且“无业人员”的称号,对于个人来说总是不太光彩,对于有关部门来说总是不太“好管”。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是这样的路子:许多活儿原来自己干,后来依靠外地人干,如果是真正的国际性大都市,再后来依靠外国人干,最后依靠机器人干。去年,有个老板在制定办公楼外立面装修方案的时候,要求手下坚决不准采用玻璃幕墙,原因倒不是担心玻璃幕墙质量问题,而是担心若干年之后找不到擦玻璃的“蜘蛛人”。现在还有民工愿意干,20年之后,你看看现在民工的孩子还愿不愿意擦。那时候,你找谁去?外国人?机器人?

    前几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时候,某省山区的输电线路铁塔倒伏,邻省的电力抢修队伍派出了以民工为主的专业抢修队伍。由于道路崎岖又断电,把非常沉重的抢修设备和材料从山下运到山上,就成了非常困难的任务。技术民工一方面体力不足,另一方面就算扛得上,也没有力气干活儿了,于是出钱雇用当地的老乡帮忙。在家乡的老乡也大多是老弱病残,干不了这气力活儿。好在老乡有几头小毛驴可以帮忙。没有小毛驴,就没有电。这个是我听说的。

    按照现在的薪资体系和制度设计,事实早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城市里面许多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办公室的工作而失业,另一方面许多蓝领的技术活儿没人会干,脏活儿没人肯干,累活儿没人能干。这样的情况目前已经比较突出,但还没有到影响城市正常运转的程度,最多只是在过年前后,由于农民工的返乡而短暂凸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应当是未雨绸缪地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沈若愚)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