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歧视激励孩子 教育戴上绿帽子
河北新闻网
2011-10-20 15:17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宋立军
【字号

本站搜索

    

    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今日本报14版)

    按照《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的规定,加入少先队并且佩戴红领巾,硬性的条件限制是年龄在7-14周岁以及自愿申请加入,并没有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要求。仅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的规定看,在红领巾之外另设绿领巾,并且为佩戴红领巾设置不合理的限制条件,本身就是违规之举。

    不过,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设置绿领巾最大的问题或许不是违规,而是教育理念的错位,即错把歧视当成激励。对于设置绿领巾的行为被批评为歧视,想必校方一定感到很委屈。正如该校老师辩解的那样,“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甚至我还可以帮助学校进一步设计一下“辩护词”——既然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三好学生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三好学生”替换成“红领巾和绿领巾”又有何不可呢?

    表面上,这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红领巾与绿领巾的区别,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三好学生与非三好学生的差别。三好学生授予的对象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一部分学生贴上这样的标签,并不意味着没有得到这一标签的学生都是“差生”。这意味着,设立“三好学生”,只是为了激励其他普通的学生向榜样学习,并不构成对其他学生的歧视。

    可是,如果在三好学生之外,还设定“非三好学生”标签,贴到那些没有达到“三好学生”标准的学生身上,那么性质就发生了变异,激励就变成了歧视,构成了对那些贴上“非三好学生”标签学生的歧视。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红领巾和绿领巾的区别,根本的问题不在于调高了红领巾的佩戴标准,而是突出强调了佩戴绿领巾学生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差劲”。

    其实,激励和歧视只有一步之遥。在普通标准之上设定更好的标准是激励,而在普通标准之下设定更差的标准那就是歧视。激励和歧视的区别关键在于以什么标准作为衡量尺度,目的是为了更好突出哪些人。显然,在红领巾和绿领巾的泾渭分明中,不管校方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其客观上造成的结果是,不是更多的学生自觉向佩戴红领巾的学生看齐,而是太多的人把鄙夷的目光投向那些佩戴绿领巾的学生。

    好的教育理念,不是把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落在后面的学生置于聚光灯之下,通过集体性羞辱让其知耻而后勇,而是尽可能给予这些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小心呵护他们原本就非常敏感的脆弱自尊,让他们因为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而不断积聚走出自卑的勇气。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对有缺点的学生进行集体性羞辱,换来更多的不是知耻而后勇,而是人格的不健全,而在教育过程中经历的羞辱,又会在他们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投射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在这方面,难道当年马加爵事件的教训还不够刻骨铭心吗?!

    (志灵)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