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遇哲:中产阶层“量变”,橄榄社会“质变”
河北新闻网
2011-12-15 09:28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流动的“橄榄”。橄榄型社会不应是一个僵化的阶层结构,与提高中产阶层比例相比,一个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更为重要。唯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才能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政府所要做就是提供阶层流动“引擎”和“平台”。比如,通过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让农民工通过不断学习,成为中级以上的技术工人,继而成为中等收入者;再比如,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让人才资源的智力优势得到充分施展,更多创造财富。

    轻松的“橄榄”。时下,收入相对不低、支出相对较高、生活压力较大、缺乏安全感正在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缩影。《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指出,约有七成北京中产阶层成为“房奴”和“车奴”。打造“幸福橄榄”,不只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更关系到经济宏观调控大局;不只是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更要减轻中产阶层的经济负担。一方面,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相应档线缴税比例,遏制税收杠杆“逆调节”现象,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调控,缓解中产阶层的生活压力。

    有责任的“橄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现在的中国中等阶层自身还有很大的弱点,一是利益自觉不够,二是公民意识缺乏。”我们不仅需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更需要培育一个心态稳定、对个人生活具有较高满意度、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中间阶层。对于中产阶层而言,应塑造良好的公德意识及公民修养,热心公共事务和慈善事业;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创造条件让群众群众批评”,引导中产阶层参与国家管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