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喧嚣与感情物化

    □王丹雪

    这年头议论情人节是有风险的,会招致横飞的板砖。作为舶来品之一,情人节现在已经与一些人的国际化生活视野接轨,同时必须承认,它是目前国内为数稀有的、不以吃喝送礼为核心内容的节日之一。这个充盈着鲜花与温情的浪漫节日,使人的心都被温情笼罩而为之舒畅。有一个日子提示人们关注一下自己的感情世界,这样的节日有人情味。

    但也不可否认,当前社会日盛的某些功利心态,把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节日,改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把情人节利用到最大化的当首推商家。爱情之美不惟难得,而且其感人之处在于远功利与物质熏染,月白、风轻,皆可承载爱情之妙;浅斟、低唱,足以描摹爱的纯粹。但是商业元素的介入,尤其某些借势炒作和大肆叫卖,彻底坏掉其中的温情。在商业逻辑中,可以没有心上人的诗词唱和,也可没有海誓山盟的语言表述,但不可以缺少红玫瑰的芬芳,不能没有华服美饰的情感包装。

    爱情不排斥物质,但是在一个用情说话的日子里,商家却大煞风景地输出功利爱情观,豪华套餐,价格不菲的珠宝服饰,各类以情侣为招牌的商业活动……和圣诞节一样,商家在为舶来节日造势从来都是最积极的,商家没有能力也没有耐心做更精细的文化营销,它们想方设法地掏走钞票,抛给人们一个节日文化的商业外壳。那些懵懂之中跟着商家亦步亦趋的赶场人,也对节日内涵不求甚解,导致节日文化日趋单一且空心化。

    商家利用人的情感推销商品,用商品绑架文化,从商业角度无可厚非,但是其最终结果是很多节日文化的荒漠化,本来作为社会群体最重要的文化参与形式,可能只被商家简化为一种消费狂欢。

    剔除商家的刻意引导,在物质消费甚嚣尘上的今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诗意情愫,早已被商品社会所物化也是原因之一。某一天的感情生活再精彩,也无法替代天长地久的柴米油盐,当然,浪漫不可或缺,但是,2月14日的金钱支出,并不能证明爱情的纯洁度,心存玫瑰,对方心会感知,而且表达爱情的方式,绝非仅有物质形式这一种,而且也不必非要在2月14日这天仪式化。抛开感情本义,在商家肤浅的圈套中寻找爱情宣言,这也是感情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而且在今日社会,“情人”一词早已被异化,其中所隐含的道德歧视与真实的感情关联甚少,这已成为一个影响社会人文的公共课题。所以,情人节的张扬,除去浪漫一面,也将会在一些灰色的感情空间形成传导效应,削弱道德以及社会规则的约束力。商品化、娱乐化的感情表达,如同娱乐圈的八卦隐私,漫天飞舞,有声有色,但都已味同嚼蜡。感情的事,实为一己之私,一旦与商业逻辑有染,将距真实感情越来越远。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