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造假教授的“失败”能否复制

    偶然的揪出,代替不了制度的设槛;打假者的执着,代替不了机制的执着;厦大的“开明”,代替不了所有大学的“开明”……

    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遭方舟子炮轰,指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造假。7月25日,厦门大学公布调查结果,称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现已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道歉。据悉傅瑾已经承认造假行为。(7月26日《厦门日报》)

    谢天谢地,终于有一件学历打假事件,按照符合常理的轨道在进行。看多了学历造假被质疑依旧我行我素,看多了学术论文被质疑装聋作哑,傅瑾事件能这么快有个说法,倒也让人略感“稀奇”;没有护短、死赖着的厦门大学,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赞扬,让人五味杂陈。但真的值得欢呼雀跃吗?在近年功利化的教育名利场,一个傅瑾被揪出来,恐怕更多会被以“偶然的倒霉蛋”视之,其“失败”的过程可能很难复制。

    不管是学历作假,还是学术作假,欺骗,都是不可容忍的道德污点,尤其对于被寄予“言传身教”厚望的名校教授这类高级知识分子。但随着近年来高校行政化、功利化以及游戏规则僵化、固化的步伐,抄袭、混学历甚至赤裸裸地造假,早已不是新鲜事。可怕的是,这套游戏由于符合“多方利益”,往往很容易成功,一路绿灯被放行——教师需要学历提高职称混上教授副教授;学院需要多一些“教授”“博导”和各种“学者”装点门面。“没能及时鉴别出傅瑾文凭的真伪”,或许不只是客观程序上的疏忽,还会有一些主观态度上的“疏忽”。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