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造假教授的“失败”能否复制

    一片如此混乱的土壤,给心术不正的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甄别造假很难吗?好像不是。根据报道,光是厦大网站上就有两份内容不同的傅瑾简历,医学院网站上是“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专业”,在药学院网站上则是“生理和生物物理博士”,博士学位的专业都可以这样“按需塑造”?试问,假如没有遇到“一根筋”的方舟子较劲,通过网络搞得沸沸扬扬,学术共同体内部能否生发出纠正的力量?再试问,假如厦门大学像另外某些高校那样护短,置之不理,试图以拖延维护“面子”,大家除了唉声叹气又能如何?

    按理说,一个造假者被揪出来,可以安慰一种情绪,给大家输送更多信心,可现实似乎不是这样,这种事件冒出来,大家调侃、叹息,却缺少与之匹配的信心建构。要害还在于,偶然的揪出,代替不了制度的设槛;打假者的执着,代替不了机制的执着;厦大的“开明”,代替不了所有大学的“开明”……时至今日,学术学历造假,口水一片,说的很多,但说起打击造假,斗志昂扬的还只是一些圈外人士、义愤的网友,仍然缺少体制内生发出来的“正能量”。

    一个造假教授倒下了,还可能有无数个傅教授在野蛮生长,而傅教授的“造假失败”有很多偶然,大家对惩治造假的信心仍然羸弱。从当下教育界种种问题来看,从教育部开始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大高校,如果不能拿出刮骨疗伤、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勇气与决心,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四处找假来打,类似事件传播的可能并不全是“正能量”。靠民间打假者单打独斗,以堂吉诃德般的做派去复制傅瑾教授之类的造假失败,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纵然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子?毕诗成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