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泓冰:“最差成绩”能否引出选拔新规

    7月29日的奥运会举重赛场上,两个同样长着东方面孔的年轻女孩的表现,又一次将人们关注起了中国竞技体育管理和重大国际比赛的国手选拔机制问题。

    17岁的选手周俊在53公斤级抓举比赛中开把试举95公斤三次未失败,第一轮出局,让实力雄厚的中国女子举重队创下了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差成绩——一张“白卷”。

    几乎一言不发、眼含泪水黯然离场的周俊,让人有些心疼。计数着金牌的人们多半都显示出对于年轻失利者的包容。没人忍心责怪这个仅有一次国际比赛成绩、因报名成绩最低而被降至B组比赛的女孩,人们普遍更担心的是,这样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会不会成为一道难于走出的浓重阴影,毁坏她刚刚开始的举重生涯乃至整个人生?

    不过,对中国举重乃至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而言,“白卷”之羞,并非全是坏事。如果不是这份“白卷”,大多数渴望见证“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激情,更期冀见到五星红旗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一刻的中国百姓,恐怕并不知道,原来,奥运会等国际重大比赛的举重国手选拔,并非是基于个人成绩优劣的个体间平等竞争,竟是不同省市地区间“占山头”、照顾利益平衡的结果。某省区一位优秀运动员若因为受伤或者状态不佳等原因而不能参加比赛,其名额居然还可以私相授受,在本省内“传承”而不是由全国范围内选拔的第二名来递补。这,大概可算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