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杰:对中国体育的批评说明言论禁忌少了

    这些声音展示了我们社会的内在活力,至少说明在这一领域的言论禁忌少了,社会宽容度增加了,包容性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本报评论员 闫杰

    本届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代表团高歌猛进,在一片叫好声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国内舆论的评价明显呈现多样化。

    到目前为止,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比较,二是对奥运会参赛选手选拔机制的质疑,三是对“唯金牌是瞻”的指责。

    7月28日凌晨,无数中国人熬夜观看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网络上随后涌现出大量“对比式”的评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躺着也中枪”,其中不乏“各有千秋”的理性声音,但也充斥着大量称赞英国办奥运“文明程度不同于暴发户”、“就算你是四大文明古国,也达不到人家所谓的文明”的声音。

    53公斤级举重选手周俊的失利更是点燃了人们对奥运参赛选手选拔机制的质疑,有媒体直指,选拔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不仅毁了周俊,也违背了“公平选拔”的原则,是当下中国体育界无法根除的“政绩只与金牌挂钩”陈腐观念的真实反映。

    吴景彪夺得银牌后,面对记者采访泣不成声:“我有愧于祖国,对不起大家!”一位银牌得主,本应被当做英雄,却谢罪于赛场之外,这是何其惨烈的一种状态。而到了昨天,中国羽毛球女双选手更因“消极比赛”被取消奥运会资格,输球又输人。这一切都让国人对“唯金牌是瞻”的奥运战略产生了质疑,这从“国务院发的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这样一条不符合事实的微博竟然被转发超过10万次就可以看出。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