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杰:对中国体育的批评说明言论禁忌少了

    各种不同声音的出现不是坏事,这些声音展示了我们社会的内在活力,至少说明在这一领域的言论禁忌少了,社会宽容度增加了,包容性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很可能蕴藏着体育事业改革的驱动力。

    回头看,这些质疑的声音并非一夜之间冒出来的。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还拿到了金牌第一,从此我们有了谈论全民体育的底气。大家突然发现,金牌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除了金牌第一,我们还需要其他的第一,比如免费公共体育设施第一、公共健康教育第一、健康水平第一,等等。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竞技体育的顶点,也是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观念演进的转折点。

    有了这样一个背景,再加上世界对强大中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四年后的今天,中国代表团一些原本“天经地义”的做法遭到指责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有些看法,比如把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进行硬性比较,甚至厚此薄彼,确实偏激,但公众对选手选拔机制和“金牌战略”做过头的质疑还是值得体育主管部门深思的。

    没有人否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多得几枚金牌是很自豪、很兴奋的事情,只是,针对本届奥运会发出的各种声音表明,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那些质疑的声音乃至不同的意见应该得到倾听,以求取最大限度的共识,为体育领域的改革凝心聚力。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