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江:“老师豪揽60盒月饼”谁之过?

    “还有半个月才到中秋节,已经收到60多盒月饼。”看上去应该是很值得高兴甚至炫耀的事,但网友“姐是个老师”却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她甚至称“别说是60多盒,就是600多盒我也开心不起来”。(《广州日报》9月26日)

    “豪揽”60盒月饼的老师,却反过来怪“家长硬塞”。乍一听来,收了人家的礼,反而怪送礼人太过多礼,的确有倒打一耙的嫌疑。尤其是当收月饼收到手抽筋的这位老师,竟然还丝毫不领情,甚至还说出“别说是60多盒,就是600多盒我也开心不起来”的话来,好心送礼,反遭埋汰,家长们的示好,看来也全成了驴肝肺。不过,对于这位“豪揽”60盒月饼并未低调处理,反而高调吐槽的老师,恐怕还不能全认为是其胃口太大的体现。

    事实上,“尊师重教”固然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但是,多少令人遗憾的是,但尊师重教,日渐和节假日给老师送礼画上等号。逢年过节,拿什么来“尊敬”教师?甚至成了困扰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难题时,的确是一种异化。而这种异化,的确还不能全怪老师。

    不可否认,物质社会,“尊敬”似乎不能仅停留在嘴上,而少不了也要用物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化“尊敬”为“孝敬”,也就自然成了不二之选,尤其是对于学生及其家长,既然孩子还要靠老师来教,更是不敢不敬,只不过,对尊敬尊敬程度的高低,已然简化为了节假日送老师“礼品”的厚薄贵贱。

    不过,这里面固然也不乏老师索礼的现象,但假如因此把节假日老师收礼行为完全归咎于师德的沦丧,并指责于教师对于礼品来者不拒的“笑纳”时,恐怕也并不公平。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送礼显然不可能只有收礼者,送礼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现实中,家长们希望凭借重礼而使孩子得到额外的关照,获得特别的垂青的,其实相当普遍,别人都送,我不仅不能落后,甚至要送得更好的心态,更是大有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逢年过节给老师的送礼风又何尝不是家长们纵容出来的呢?君不见,当老师不收月饼,反而被家长认为是看不起,甚至担心不收会虐待孩子,仅仅是谴责老师不该收,显然也有失偏颇。

    基于上述视点,老师“豪揽”60盒月饼,其实并非简单的谁错谁对的问题,而更多折射出社会心态甚至畸形的礼品文化。因此,仅仅指责老师“不该收礼”显然还不够。只有社会大环境更有秩序和公平感,只有绝大多数的公众都去主动遵守既定的规则,而不是去想方设法去营造不公。明明十分不情愿,却不得不“豪揽”60盒月饼的闹剧,才有望真正谢幕。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