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石 飞:“小车高速免费”是权力自肥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相连形成了“史上最长黄金周”,国内游客总量刷新历史纪录,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10月8日《人民日报》1版)。

    人们在为这一辉煌业绩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在反思由此带来的诸如人满为患、高度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此次黄金周旅游业特别旺盛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国务院出台小型客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有一定关系。对于这项新政,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享受到免费实惠的群体无不拍手称快。但笔者却认为,这项政策是权力自肥的产物,旨在拍富人的马屁,为现已凸显的社会分配不公雪上加霜,只会加剧社会不和谐情绪。

    笔者的上述观点当属常识,无须赘述阐释,不过,因为舆论也已被误导,所以很有点拨的必要。

    去年6月底公安部披露,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2011年7月20日《京华时报》)随后,有文章对公安部的这个数据提出质疑,认为夸大了私家车保有量。根据相关资料综合估测,截至今年国庆长假前,符合“高速免费”政策规定的私家车主最多不会超过6000万人,其与全国人口总数相比,连5%也达不到(且按5%算),如此一来,不公平就凸显了。

    应该说,拥有私家车者,绝大多数是有钱人。如果说国家这个政策是惠民政策的话,那其所惠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官员和富人,而95%以上的国民与此惠无缘,广大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群体,遥望官富阶层的“海市蜃楼”之美景佳境,只会陡增旧嫉新怨。

    8天长假,全国小车高速免费共免掉了65.4亿元。(10月10日《新京报》)有研究者发文说,长假期间,出游的私家车平均每车至少可省掉过路费500元。这等于国家往权富阶层的腰包里硬塞钞票。其实,对于权富阶层来说,几百元钱屁都不当,他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然而,这在中低收入群体的眼里,却是不敢怠慢和十分珍重的。这项政策给人的直观是,“劫穷济富”,掏穷人口袋,献媚富人。岂有此理!

    这65.4亿元打水漂,直接蒙受损失的是全国高速路收费企事业单位,国家财政(税收)也要株连受损。这已经引起了相关方面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是与相关法律法规严重违背的。如果说,国家财政对受损的收费站点给予补贴,那么,全国所免的小车高速通行费就都是公共财政埋单了,即13亿纳税人共同负担。95%的纳税人凭什么为0.5%的权贵负担旅游过路费?

    以国民公平性和“一视同仁”的角度观之,国家能给0.5%的权贵“报销”几百元的“过路费”,那就也应该给买不起小车的人们予以等价的补偿,即对他们乘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报销等价的交通费。

    尽管此项政策的设计者可以为其出台该政策罗列许多理由和必须,譬如,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扩大汽车生产和销售,等等,罄竹难书其功德利好!但是,所有这些都是从权贵阶层利益考量的,都是不计社会公平的,都是不计95%以上无车国民感受的。此项政策如此凸显社会不公,弊端昭著,怎么说冒就冒出来了呢?却不按规矩,事先征求民意,可见权力者自肥之心多么迫不急待!看来,“执政为民”是吆喝给老百姓听的,“执政自肥”他们的真谛。因为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都是由权力阶层拍板的,所以任何一项条条杠杠的出台,都要以与权力阶层的利益是否冲突、甚至惠利大小为前提,不利和有损权力者利益的政策,即便再利国利民,也很难顺利诞生。譬如,官员家庭财产公开制度,广大民众呼吁了十几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左一次提案右一次提案,至今依旧遥遥无期,何也?因为这个政策一旦出台了,就要危及整个权力阶层的利益,故而95%以上的官员反对。又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与企业职工),畸高的和最不公平的是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比企业职工一般都高出数倍,即便试行,也应该首先拿公务员“开刀”,现在却把事业单位人员推出来当“炮灰”,何也?让决定政策的权力者出台“损己”的政策,岂不是“与虎谋皮”?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越列越恼人,不赘也罢!

    再回到“小车高速免费”的议题上来,既然是“权力自肥”的产物,是拍5%的权贵的马屁,伤及了95%的国民的利益,那就应该停止执行。不停止也行,需要有个平衡不公的补救措施,譬如,给享受不到“小车高速免费”实惠的国民,发放同价的“红包”。何去何从,就看顶层政策设计者,是光顾“肥己”、“肥权”、“肥富”,还是先忧天下中低收入群体。

    最后再罗嗦一句题外话,不要以为老夫发上述牢骚是因为家里没有小车,我的儿子、媳妇和女儿、女婿,每人都有轿车,并且他们在此次长假期间也都享受了“高速免费”实惠。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