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周明华:社会监督是权力无法刮掉的“防腐剂”

    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据3月17日新华社)

    反腐的重心在于盯紧权力,而将权力涂上防腐剂,使权力得到公正、透明地运行,没有私用的空间,就不能贪。那么, “防腐剂”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涂上的防腐剂不被权力刮掉?这是当前反腐防腐的一道亟待求解的命题。我个人认为,应首先制度性探索权力结构的改革,并大胆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诚如李克强强调的那样,“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事实上,人们对行政改革及政府职级转变的普遍而深切的关切,明确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势力的核心利益,使改革会招惹是非,改革就像是在一步步地“自找烦恼”,改革不可能轻松抵达“十全十美”之境界。拿李克强在这次记者见面会上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避重就轻……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

    强力将权力涂上防腐剂,这样的格局变革,虽有阵痛,甚至有“壮士断腕”的豪迈。但这一步早跨早掌握主动,早越早脱离沼泽,因为别无他径可走,这一关必须迈过。道理很简单,权力结构一旦固化,“官本位”余毒一旦装模作怪地成为官场的 “潜规则”,那么,制衡和约束权力的成本就会拉升。甚至最后变成一种“写于纸上、挂于嘴边”的“权力监督”罢了。权力结构得不到制度优化,得不到有效制衡,得不到公众制约和舆论监督,权力就可能渐次变得任性而张狂。近年来,不断曝光的腐败案例,实际上就是在为权力结构未及时改革买着这张大单。

    要变革权力结构,其实不难,难的是我们的“占山头意识”似乎仍在骨子里作怪。有时,这种“意识”还跑出来伤害机制。就拿财产公示制与防治“裸官”来说吧,我们便一直缺失一种让领导干部不得不公开家产和阻止官员一件件“脱衣”的刚性机制。所以,别怪官员为政伦理矮化,这纯系权力结构改革的自身长期疲沓使然。说白点,我是官阶不低的官员,我也会千万百计的捂住家产,不让外界所知,我也会将自己的子女甚至不需要星夜即可送出国门,为自己将来“闪人”预留一条国际通道。

    要扭转此局,起到强力的威慑作用,最关键的路径便是整合社会合力,大胆开启党内、机关内以及全社会公众监督的制度按钮。不用说,社会监督才是权力身上无法刮掉的防腐剂。拿治“裸官”来说,在大胆而全方位地变革我们的权力结构之后,果断发挥社会监督的巨大威力,比如跟进所有出国官员的信息全部在大众网络上透明化、公开化,让公众能动态监督出国官员的目的、行程、范围、花费等措施,这样,就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裸官”,震慑后来者。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