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李晓亮:娱乐不能只剩消费“天价嘘头”

    最近黄渤很火,前两天是因为“一次性筷子”。他微博晒了劣质一次性筷子泡水变色的照片,人民日报官微转发互动,随后引来热议。之后还有民间公益人士上街随机实验,买7双筷子泡进热水,结果发现白开水变浓茶。

    一次性筷子,既不环保,那种遇水变黄疑似用硫磺泡过的,则更不卫生。英《每日电讯报》也趁机老话重提、插科打诨:筷子和刀叉孰优孰劣?争论几个世纪仍无定论。不过想象一下,如果弃用筷子改用刀叉吃热干面,那该是如何别开生面的一幅滑稽图景?(3月20日《楚天金报》)

    黄渤一双筷子照,掀起一场舆论风暴,只能说明其自身舆论热度不低。而这种热度,显然来自今年贺岁档他参演的几部超高票房影片所攒下的人气。比如《泰囧》和《西游》,甚至包括那个《101次求婚》。前两部都破12亿,后一部也过亿。所以黄渤现在行走江湖,人送雅号“25亿票房先生”。(近日《南都娱乐周刊》)

    这或许只是个巧合,25亿票房里有几亿是黄渤赚下的?这注定是个谜一样的无解方程,没法量化没法计算。虽然《泰囧》中他的表演精湛无可挑剔,《西游》中更是神级妖孽般的耀眼的存在,但这两部票房神话剧中,他都只是参演甚至算不上主演。《西游》选角时他本是多次拒绝邀约的,推荐王迅出演,后因王的出国证件出了问题,才候补顶上的。

    这么看,他还真是如“荒郊四美”的走红一般意外。但和毫无演技的四位群演大妈不同,黄渤在其处女作电影《上车,走吧》中就已表现出足够的天赋和潜力,机会和运气也总是宠幸这种又准备的人。

    现在黄渤大火,只是,这种“火”会不会是夹杂着过分浮躁功利的“虚火”?对此,黄渤表现得倒还比较较淡然从容,他只认为自己是“命好”,对于所谓的吸金效应:他觉得:“一个是市场的基础,银幕数量大了,整个市场盘子大了,一是运气比较好,碰到的影片都比较卖座。”就像编剧史航所说:“一个仓皇、功利、着急的时代,任何一个新的草出现都会被当成一根救命稻草,像黄渤是一个心理特有准的人,他还是会把自己当一根草,好好生长”。

    在接受许戈辉的专访时,黄渤称“成名后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尊重”。这种莫名其妙,是能捧杀人的。没人给你相左的意见,长此以往,自己都不太敢否定自己时,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礼,《泰囧》拿下“2012年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徐峥的心态也还是清醒的,希望《泰囧》被复制,“但不要扎堆,要用心去做”。 (3月20日《新闻晨报》)

    可是,有时又不得不承认,影视娱乐从业者和旁观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消费“天价嘘头”的热情中,而没有精准聚焦于如何让产业得到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上来。

    “25亿先生”、“喜剧之王”这些名头连黄渤都觉得好笑,但外界却乐此不疲地生产和消费着这类去掉标签和泡沫,可能一无所有的东西。同样,近日又传出“《新编辑部》现网购天价,视频版权竞争迈进5000万元门槛”的消息。(3月19日《北京商报》)前年网络购剧大跃进时代,在去年年初就破产。2000万购入的《甄嬛传》也徒剩剧王的虚名,贴片广告连回本都恼火。无视影视市场现实,只恶炒剧王虚名,或难免再坠入噩梦。

    新年即有两片近25亿的票房奇迹,再次证明娱乐也是生产力。但是,娱乐生态娱乐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抱持清醒,认清现实,提高品质,创新升级,不能只剩下恶炒和消费“天价噱头”这一点追求。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