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于 骞:“假钦差”骗案造成了什么损失?

    云南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发布通报,假冒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国务院发展与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虚假职位和身份进行招摇撞骗活动的嫌犯赵锡永,3月22日被昆明市公安局专案组抓获归案。

    假冒政府官员特别是中央部委官员到地方单位招摇撞骗,并不是多么新鲜的招数。赵锡永骗案刚曝光,很多人都由此联想到以往查处的一些诈骗案,联想到俄国小说《钦差大臣》等文艺作品中的经典桥段。不过,认真分析起来,赵锡永骗案还是有其特殊之处,从中大可洞悉当今社会生态的一些真相。

    昆明警方的通报说,经初步查明,赵锡永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等虚假职位和身份,以参加研讨会或咨询等名义,进行招摇撞骗活动。警方的说法,明确了赵锡永假冒官员身份进行招摇撞骗的目的——“为谋取非法利益”。赵锡永自己很可能不承认这一点,他的妻子说得更“感人”,说赵冒充官员是为了实现他做事情的理想,真心帮助企业发展,而不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相应地,云南省多个接待过赵锡永的政府部门和单位,都坚称并未遭受任何损失。不过,这些说辞怎么看都像是在编故事,故事编得越是美妙动人,其可信度就越是要打折扣。

    赵锡永到底有没有通过招摇撞骗为自己谋利,有没有给家里带来好处,不能由他自己说了算,而需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才能给出权威的答案。这里说的谋利和获得好处,不是指免费到地方和企业吃喝游玩,或者参加研讨会拿点儿车马费、纪念品之类蝇头小利,而是指收取地方、企业的高额咨询费、顾问费,或者接受请托为地方、企业跑项目、跑资金,甚至允诺为地方官员到中央跑官买官,从中收取“介绍费”、“公关费”。同样,那些接待过赵锡永的地方、企业,到底有没有遭受损失,也不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而需要纪委、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出面调查,才能向公众作出负责任的交代。那些在第一时间宣称“并未遭受任何损失”的部门和单位,其急于撇清自己的态度,反倒是令人生疑的。

    即便权威部门的调查最终证实,赵锡永的确没有收取地方、企业的咨询费、“公关费”,有关地方、企业也的确没有遭受实际损失,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假如赵锡永到各地考察调研、指导工作,纯粹只是“客串角色”和“友情演出”,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等高官联袂出席的盛大场合,赵锡永只是一个被用来充数的角色,那么这只能说明,这些个盛大场面是多么虚浮泛滥、流于形式,不知还有多少赵锡永那样的角色混杂其间,不知浪费了多少“三公”经费。甚至可以说,在这些个盛大场面,不但赵锡永那样的角色是不起眼的,可有可无的,某些居于中心位置的重要人物,其实也是走走过场、可有可无的,这些盛大场面本身,同样也是空洞虚假、可有可无的。

    赵锡永原本是个普通人,给自己戴上一顶“中央部委官员”的帽子后,就被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企业奉若上宾。人们不愿去核实他的真实身份,不敢怀疑他头上那顶官帽的真实性,这不能不给人以“启发”:假如换了另一个也有几分官相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复制赵锡永的手法,到其他地方招摇撞骗呢?在赵锡永们炮制的花样百出的骗案中,有关部门和单位不但在物质上、经济上难免蒙受损失,而且权威性、公信力也势必受到损害。

    这些有形无形的折损,想来让人无比痛心。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