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龙敏飞:"还莫言宁静天空"是呵护文学的善行

    “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似乎不胜各种打扰,4月2日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在与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对话的场合说出这样一番话。(《新京报》)

    “今后最好不要邀请我”、“我(诺奖)的奖金不是从纳税人那里来的,我也没有这样的义务。”在这次中澳文学论坛上,莫言的言辞,的确有些激烈。自然,这样的语气,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甚至给人一点傲慢之感。但从频见报端的新闻,我们大抵可以知道,这不是莫言在耍大牌,而是莫言在倾吐自己的无奈。获得诺奖后,莫言的出镜率明显高了,哪怕是老家的曝光率,也明显高出不少,这样的现实,很显然已经打破莫言宁静的天空了。

    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做了一个跟踪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获得诺贝尔奖几乎是一个魔咒,因为获奖后,几乎没有获奖者在之后还能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作品,他们的代表作,几乎都是在获奖前创造的,获奖似乎成为一个作家创作的分水岭。这看起来的确有点像魔咒,但其实何尝不是现实所致呢?获奖后,作家便不是作家了,而是一个明星,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空间时常被曝光……当作家的宁静天空没有了,那其自然就无法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我们对莫言参加活动的过分邀请、对莫言老家的过度拜访,其实也是对莫言的一种戕害,侵犯了他创作的自由空间,更是对文学的一种戕害,因为一个作家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一个宁静的环境让其创作。正因为莫言意识到这些问题,也正因为莫言还想打破获奖后无法再创造优秀作品的魔咒,莫言才会在中澳文学论坛上讲这样的一番话。对这样不沉湎于现实名利的莫言,我们理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还莫言一片宁静的天空,其实也是在呵护创作者的权利,更是一种呵护文学的善行。毕竟,只有我们不再过分关注莫言的私人私事,而更多地将目光抛向莫言的创作、新作,才是一种更为正确与科学的关注方式。于莫言而言,其最大的价值,无疑不是他的私事、他的住所,而是他的文学作品,那才是宝贵的财富,那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所以,我们的关注,便不能颠倒主次,自然,每个人都有好奇之心,但满足好奇心应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底线。当公众的目光,早已入侵到莫言的私人领域,那这就是必须进行纠正的行为了。

    对莫言在中澳文学论坛上的这番话,笔者认可莫言的坚持,更希望每一个人的配合,还莫言一片宁静的天空——不至于让其没有安静的环境去创作,不至于让莫言重蹈获诺奖后没有优秀作品的魔咒。毕竟,什么故居、什么私事、什么活动,都只是过眼云烟,莫言留在这个世上最好的东西,便是他的作品,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分打扰莫言,理应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而这,也是呵护文学的一项善举。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