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1】陆建林:"减负十条"是家长和老师的负担

    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一出,热议一片,有关部门当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记者随即采访本市小学多名校长和教师后发现,“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8月26日北京日报)

    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后一堆小伙伴们去追逐打闹、去捉蝈蝈、去游泳、去抓鱼捉虾、去掏鸟蛋,去偷邻居家的西瓜、桃子、梨儿吗?曾经的童年时光一去不返,我们是如此留念、如此向往。但再看看现在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住在钢筋混凝土彻成的盒子里,上课要听讲,下课放学还要快速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要参加各类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这些是现在的孩子都爱学习吗?非也,现在的孩子就是一头机器,就是一头为了家长的希望和梦想而停息不下来的机器,孩子们不是为自己而活,更多是为了家长而活,所以会出现小孩以自杀来抗争的惨痛事件。他们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一切按照家长的意图去竞争、去拼搏。轻轻地问题一句:“现在的孩子还有童年吗”?

    “减负十条”让家长们怎么办?其实,给孩子留不留作业不是大家争论的中心,中心问题是应该给孩子们留多少作业?不留作业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体现,这才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减负十条”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孩子的负担,但却触动了家长们内心的期望和梦想。“减负十条”颁布将直接打击还在催着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的希望。

    “减负十条”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负担吗?“减负十条”的威力有多大?可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吗?这是个问题。一边是政府想给孩子们减负,一边是家长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一边是老师们想体现教学水平,也需要通过加大学习量来增加孩子们负担。这个对比是一比二,虽然政府可以采用强制措施来让规定执行,但执行的标准或者说效果将可以想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将会使这十条变成空文。家长的需要就是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供应,孩子们的负担不会因为一纸“减负十条”而有所转变。只要不犯法,政府又能把家长怎么样?

    “减负十条”需要找到孩子与家长、老师三方的共同契合点。“减负十条”是为孩子减小负担,但与家长和老师的观点却是对立的。只有找到三方都能够承受的契合点才能够使“减负十条”有效执行,应该怎么找?有哪些契合点。笔者认为应解决好几个问题。首先是孩子的定位问题,家长想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神童”,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都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在孩子们的身上得以实现。老师想将学生培养成学品兼优的“好学生”,一个班的孩子能有一大半都考入“好的中学”就是他们的骄傲。孩子们自己只想拥有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能少些作业,多点时间走出“笼子”去找小伙伴们玩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这三个方面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点,使三方都能接受,解决孩子的定位问题是根本。其次是解决家长与老师的名利性问题。中国较长时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十年寒窗”的苦读生涯。“十年寒窗苦,一朝出人头”。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家的聪明?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桃李满天下?遏制家长与老师的名利性是关键。最后是解决“后进”学生的自觉性问题。孩子的自觉性是重点。小孩子都爱玩,有的小朋友还可以把学习搞好再玩,而有的小孩子自律性差点,会将学习完全不放在心上,造成后续学习跟不上,这是家长和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家长与老师将会是“减负十条”的最大阻力。

    “减负十条”不是万能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宣传和改进全社会竞争机制,解放家长与老师的学习教育观点,改革当前学校的竞争机制。消除按考分择班、按考分择校的影响,使孩子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发挥孩子的兴趣爱好,将学习和兴趣爱好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使孩子能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和接收教育。说到底,让“减负十条”不再成为家长和老师的负担才能够真正使“减负十条”得到贯彻执行,才真正能让孩子减少负担。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