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3】梁俊杰:减负令落地生根,还需动刀小升初

    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减负的话题又掀“热浪”。日前,教育部公开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零起点”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均衡编班、一至三年级不搞统一考试等严格要求。(新华网8月26日)

    不得不说,这《十条规定》中“不留作业”、“不举行考试”、“取消百分制”……确实惹人眼球,因为它的超常规,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定式。据教育部官方消息,短短24小时,就收到了880封正式意见,其关注度可见一斑。

    小学,一个你、我、他都曾来过,从这里起跑的“殿堂”,本应是充满童真气息、欢声笑语的天地,可是,以“书包重”为代表的学生负担重如山的问题,被诟病多年,也整治数载,可收效甚微。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到《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之一;再到,北京地区“减负令”试验田以失败告终,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减负令”难以落地生根,要么雨过地皮湿,要么滞空难落地。

    事实上,教育部出台减负令的初衷无疑是好的,造成这样的怪现象的根源还在于变向“小升初”的掣肘。从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来看,学生的作业客观上是减少了,自由时间也相应增加了,可是这些自由时间却遭遇了“绑架”。在我国“父母们”的潜意识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伴随左右,并且有意无意地把“追逐名校”理念灌输孩子心中。他们认为小学能否进入一所好的初中,是进入高中名校、乃至大学名校的重要门槛,为此,虽然各地小升初的考试已经明令取消,可是,父母们还是不免绑架孩子的童年,走进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以求敲开增设了许多诸如奥数、英语等技能性“敲门砖”的那些名校,因此,学生“减负令”落为“一纸空文”, 学校减负,家长、社会增负,校内看似风平浪静,校外则是你追我赶,学生丝毫不敢放松,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减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此次“减负令”,只是相对减轻了学业负担,并没有减去学生和家长身上对前途和命运的压力,要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就要抓住“七寸”,向那些变向的“小升初”开刀,建立公平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让“减负令”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落地生根!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