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胡 艺:能肌注不输液,重申常识更要加强监管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2月10日表示,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12月11日《南方日报》)

    本来口服药就能治病的却去肌肉注射;本来肌肉注射能治病的却去输液;甚至口服药能治病的也去输液;便宜药能治病的也要用贵药;一个普通感冒就从患者的口袋里掏去上千元。无疑不正常。除了过度用药以后,现在的医生还热衷过度检查,特别依赖医疗设备,望闻问切与传统的医疗检查手段都抛之脑后。对患者动辄做全身检查;对外院检查结果不认可;普通检查能解决问题的,一定要做高级检查;重复检查、做与疾病无关的检查等等。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降低了患者身体免疫力,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药品资源,也暴露了医院敛财急火攻心、医生对患者缺乏责任心的医疗现状。针对过度医疗的现状,卫计委出台用药原则,重申医疗常识,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无疑十分必要。

    医院偏离救死扶伤的轨道,医生创收思维作怪,依靠过度医疗赚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病人需要用什么药,做什么治疗,本应根据病人具体的病情来决定。而且从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的角度看,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应先询问病人的相关病史信息,征求病人的意见,向病人说明。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上来就给患者开大检查单,插管输液,开贵药,既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也增加了患者负担。但是,某种疾病到底要不要做检查,要做什么检查;要不要输液,要输什么液,往往由医生说了算,患者没有话语权。由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医生在患者面前处于强势地位,患者对医院潜规则知之甚少,如果不是检查项目太多,收费太离谱,最大输液国的帽子太难看,恐怕更多被过度医疗的患者还蒙在鼓里。或者说他们即使对过度医疗有疑问,在掌握信息权与话语权的医生面前也无计可施。

    在看病贵的大背景下,过高的医疗费本已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医院再对患者过度医疗,只会让不堪重负的患者雪上加霜。这不仅违背医院救死扶伤的宗旨,更是在逼退医德。且不说有部分医生本身就热衷于从过度医疗中牟利。在逐利思维渗透进医疗行业骨髓、过度医疗成为行业潜规则的语境下,就是正直的医生也会医德蜕变,救死扶伤的医院也难免变色。过度医疗与经济利益驱使、医德缺失不无关系。

    过度医疗也暴露出当前医疗机构的积弊,特别是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的积弊。由于政府医疗投入不足,医院被默许了以药养医、以检查赚钱等创收政策,而监管体制又不健全,医院与医生的违规成本太低,导致过度医疗有恃无恐。

    应该说,政府与卫生部门认识到了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监管部门措施不够强,执行不够严。就连曾参与处理上海协和医院过度治疗案的上海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李力达也承认,“由于每个病人都有独特的个体情况,要证明医院确实属于违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看来,由于监管没有标尺,连监管部门自身也“无计可施”。监管出现缺位,监管标准又不明晰,过度医疗难免泛滥。

    要破解过度医疗的难题,洗刷最大输液国的耻辱,除了患者自身不要迷信过度医疗以外,更需要制度路径。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对违规医院严格问责,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让医院与医生形成过度医疗对己不利的概念,借监管机制留住滑坡的医德。另一方面,医改政策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与补偿力度,减少其对过度医疗的依赖,HOLD住医生的逐利冲动,打开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缺口。此外,还要改革医院内部的分配制度,引导医生从过度医疗牟利向凭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获取报酬方面转变,回归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基本医疗常识。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