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叶 雷:从高考作文题的两极评价反思素质教育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6-09 09:29:11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一年一度的高考之后,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照例是一个热议话题。有意思的是,今年对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走势。比如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山顶上的风景”,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是最没有风景的作文……无病呻吟……让六年级学生做可能还不错……”但是,新浪网一项吸引了1.3万余名网友参与的调查,却有56.9%的人点赞。当地媒体在街头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36位市民,他们也各有不同看法。(6月8日《长江日报》)

    一切写作活动都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从本质上说,作文就不仅是一个“写文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生命与生命的表达与沟通。因此,评价一个作文命题好坏的标准,关键就是要看考生能不能“作”,愿不愿“作”,“作”的过程能有怎样的生命表达与沟通;至于“作”得怎么样,则只是表化,更多只是体现了考生的思维习惯与语言水平,算不得素质教育的根本。

    同样,要对一个高考作文命题进行评价,评价主体至少要进行一个虚拟写作的过程,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经验来发表意见,在实质上只是代表了一个个体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以专家个人意见为代表的一极评价,显然没有以集体意见为代表的另一极评价有说服力。素质教育是社会化的,精英的意见固然重要,但却代表不了“社会化”,所以,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在“社会化”中寻找正能量。

    王旭明的“偏见”,代表的正是他的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着“审题、立意、取材、构思、表达”的固化路径在走,不知觉中陷入了“议论文”的窠臼,不然,就不会有“无病呻吟”的评价了;至于“让六年级学生做可能还不错,怎么考高中学生呢?”就更不值一驳了,比如写《我的爸爸》,小学生可写,中学生可写,大学生也可写,甚至大文豪也还是可写,不同阶段、不同人的主体性发育不同,自然可以“作”出不同的文章。

    有近6成的网友为这个命题点赞,我想最大妙处可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风景”处处可见、人人可见,接地气、有生活实感,考生容易下笔,也就保证了“能作”,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公平性;二是“自选角度,文体自定,标题自拟”,具有足够大的开放性,可以保证每个考生作文过程中的生命表达与沟通,可以让每篇作文都有独特性,回到了作文教育的本质,考生不必刻意拓展作文命题的意义空间,“为赋新词强说愁”。

    像王旭明一样,认为“山顶上的风景”是“无病呻吟”,“两句话可以说清的观点,硬要憋出800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依然是过去“应试教育”的思维,无意间拓展了作文命题的意义空间,非要牵强附会到人生哲理上去。令人担忧的是,具有共同思维习惯的人,显然不止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一人。如果阅卷老师,也持这种判断,那些真正进行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考生,尤其是写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诗歌等题材的考生,就可能以“跑题”的名义遭殃。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它既需要智力因素,又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其中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多维的结构。作“文”即作“人”,我们不必纠结于一个作文命题本身的好坏。对同一个作文命题,呈现出的两极评价,恰恰为我们反思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契机,我们在思维定势中能够建构起真正的素质教育吗?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