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马静:公务员应去“标签化”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6-10 17:48:11  责任编辑:金林

公务员应去“标签化” 作者:马静中国有三百六十行中,公务员一职普遍都被认为是“香饽饽”,不仅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而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之一。在中国,一旦成为公务员,就会被公众贴上“标签”,他们的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远离了医生、律师、教师等职位圈子,让公务员与普通人分界更加明显,公务员“去标签化”迫在眉睫。

改变世人对这个职业的看法,去掉公务员标签化,就要从自身做起。众所周知,公务员这一行业与其他职业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是他服从于党,为人民服务,这显然对公务员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在十八大以后,中央的反腐力度空前,一批批“苍蝇”“老虎”倒在公务员岗位,成为贪腐的阶下囚,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没有服从的党的指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没有把“服务群众”当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理想去做、去奋斗。一名公务员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都不能存有私心,这是这个岗位特殊性所决定的。当一名公务员不易,当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更不易。若想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坐稳,就要付出比常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努力,才能摘掉人们看公务员的“有色眼镜”,摘掉标签,明码标价站在世人面前。

去除公务员“标签化”,媒体也应出一份力。曾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位政府官员感慨如今的媒体比反贪局还厉害。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对现在人来说这是事实。的确,现在的公众媒体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常说"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现在似乎有点改变了,大量的非主流媒体、乃至"草根传媒"开始大摇大摆地进入公众的视野,甚至成为公众了解国事的自助渠道。因此他们成为公务员“标签化”的始作俑者之一。大家总在说吃拿卡要、贪污、腐败都是公务员的专利,这都是舆论媒体的错误向导,继而“有权有钱又能贪”的岗位只能是公务员,实在有些不妥。事实上,绝大多数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工作紧、任务重,甚至有过度劳累而倒在工作岗位,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倒是鲜有报道。不是说这种情况少,而是一些媒体为了博得大众眼球,总去放大一些更容易引起的争议事件,来为自己谋取私立。看来公务员被“标签化”媒体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诚然,报道负面消息是媒体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对政府工作监督,但这种行为的本质应是让公务员能够认清错误的严重性,继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过多地去放大、去误导。对于公务员,媒体应多给与一些真实的报道,让群众真正了解、看清这个岗位,只有这样才能给公务员一个“清白”,让“标签化”逐渐消失。

公务员是否真的是一个“香饽饽”,对群众个人而言应该有一个研判标准。我们在网络上能够看到公务员,身边也有公务员,大到中央,小到社区村街,都能看到公务员的影子,这个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一样无处不在。有些人削尖脑袋想去当公务员,真当了公务员就一定能当好吗?有些人义无反顾地离开这个队伍,能说这个岗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吗?在笔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群众对公务员这一职位的认知不要单凭某些人或者媒体的一面之词去下结论,应首先考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到的是否有确凿根据,给公务员加的标签是否更符合他们的实际。

公务员“标签化”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灰飞烟灭,让公务员真正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不再以另类边缘人的面目出现,就要改变“标签化”的负面意义,这是一种公共行动,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去标签化”也不只是“脱下马甲”,而是在“泯然众人矣”中获得平等的权益和一视同仁。(马静)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