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王学峰:院士评选制度改革能否重归学术本位?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6-12 15:05:20 责任编辑:霍骋远

    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拥有的最高学术荣誉,在普通人的眼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对国家科学发展应该有突出的贡献,发表的言论具有参考指导意义,是科技的权威、学习的导师,是一支庄严、神圣、高大上的群体。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神圣的职业也沾染了铜臭气,论文抄袭、院士造假屡见不鲜: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抄袭门”,复旦王正敏院士“造假门”,张曙光花2300万元买院士“受贿门”……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其级别之高,数量之大,让人触目惊心。无怪乎民众冠以“假院士”、“叫兽”、“砖家”称号。

    院士评选机制饱受诟病,院士群体亟需清理门户,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迫切。日前,中国工程院率先审议通过了《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稿,删除了原章程中的部分带有具体实施内容的条文,同时在提名渠道上有所调整,修订方案将每位院士的提名候选人数增加至三人;高校、企业等单位将不得提名院士候选人,仅工程院院士和工程院委托的包括中科协在内学术团体方可提名。此外,对于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等的不合格院士,将被“劝退”甚至直接从院士成员中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在院士提名、票选、退出等机制上,也做出了与工程院章程类似的修改。

    《章程》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了一些单位花钱搞关系入选的情况,同时畅通了退出机制,在院士评选制度改革上可谓是破冰之举,为院士遴选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然而,新的制度能否杜绝腐败,避免各种非学术因素干扰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人们也无不担忧。院士选院士,给予了已成为院士人员更大的权利,新选院士的标准能否避免论资排辈现象,能否真正把新一辈有创造力的人员评进院士群体?把院士的提名权给了中科协,能否避免新一轮的权利寻租?都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笔者以为,在对遴选院士制度作出重大改革的同时,还需对院士群体做出规范跟进。尽管绝大部分院士对我国的科研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排除许多院士利用自己的身份套取国家科研补贴和项目资金,拥有大量自己的公司和股份。舍得花2300万元买这个头衔,自然此头衔能给其谋取更多的利益。如何劝退、除名不合格院士,应该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更为详实的操作细则。斩断庞大的利益链,抬高院士准入门槛,加强院士年度考核,要求入围后数年内必须有连续的科技贡献,对于无建树者、套取科研资金者、开公司谋取私人利益者一律取消院士资格,避免行政权利、金钱的染指,让院士回归学术本位。

    当选院士,要经得起人民与历史的检验,而不要把院士当官衔,当职务,当职称来谋取。袁隆平没有成为中科院院士,但是他说,院士不是我的目的,继续研究新杂交水稻,继续为世界人民解决无米之炊,这才是我的追求。这样的胸怀、这样的贡献,没有院士的称号又如何?!中国的院士们应该向叶企孙、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华罗庚、袁隆平等为国为世界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看齐。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