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郝 亮:迟来的“曝光”还有多少“嚼头”?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6-17 15:44:01 责任编辑:霍骋远

    近日,“吉林三名副省级官员在企业违规兼职被处理”的信息,被众多网站转载,并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有媒体表示:对于高级别官员的违规兼职处理,这般遮遮掩掩,反而会给公众留下处理上“身份有别”的印象,不利于展示治理的决心。于是《中国经济周刊》对这三名违纪官员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并将违纪事实公之于众。(6月16日中国经济网)

    时隔几日,我们终于迎来了这迟来的“曝光”。据报道,这三名违纪的副省级官员分别是田学仁、牛海军、矫正中,均于2008年1月从副省长职位上退休,并分别于退休前后在金融机构任领导职务,这一任职现象还在当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并称之为“吉林金融产业发展的一道新的风景线”。初闻细容,虽然有“答案提晓”的感觉,但这种姗姗来迟的“曝光”,还是提不起当初的兴趣,感觉“嚼头”尽失。

    对吉林三名副省级官员违纪事实的“曝光”,首先我要向这位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说一声:您辛苦了!毕竟能获取到这些信息,非常不易;其次我要“经济网”媒体致敬!您对整篇信息的通篇发布,让我们这些苦寻真相无果的人豁然开朗;最后我要强烈谴责中纪委的相关领导,对已经发生的事实为什么还要百般隐瞒,连违纪处理通报都做的遮遮掩掩。

    迟来的“曝光”让“嚼头”尽失,同时也减弱了中央对违纪高官处理的影响力。为什么当初发布《违纪处理通报》时没一并说清?为什么等记者调查时才出面解释?也许中央是出于保护领导干部的目的,但是对于这种连党纪国法都敢逾越的官员,试问还有必要做精心严密的保护吗?通报时还有必要考虑其隐私和名誉吗?这样做只能变相助长违纪官员的嚣张气焰,消减中央对违纪行为处理的力度,对广大党员干部很难起到强大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虽然“曝光”来的晚了一些,但“迟到总比没到好。”迟来的“曝光”让“嚼头”尽失的同时,固然也会降低“药力”,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或多或少还会起到些正面作用,况且从件事中,中央也认识到了“及时曝光”的重要性,相信在以后的同类事件中,中央能坚定惩治违纪份子的信心和决心,加大曝光力度,让违反党纪国法者无处循行。

    迟来的“曝光”究竞还有多少“嚼头”?每个人的感觉或许不同,但是与当初相比,都会感到少了些许“厚味”!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