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胡 艺:老人敲门求关注折射空巢之痛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6-20 15:09:35 责任编辑:霍骋远

    6月18日深夜23时许,合肥东二环路玫瑰绅城花园小区C1栋,一位神志有些不清醒的六旬老太,挨家挨户敲邻居大门,只为找人陪自己聊聊天。被敲门的17户居民中,仅有一户人家开门,屋主韦先生陪她聊天,得知老人还没吃饭,又下面条端给她吃。之前,这位老太曾独自坐公交车出现在磨店,后被好心路人和民警接力送回。老人的种种举动让人无奈。(6月20日《安徽商报》)

    虽说老人衣食无忧,但是子女不在身边,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听完空巢老人挨家挨户敲门求关注的故事,让人心酸不已。我在想,如果子女经常关心老人,与老人谈心交流,或者为老人找个伴侣,老人所在社区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或许不会这样做。在我看来,老人敲门求关注实际上给子女与社会上了一堂精神赡养课。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而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

    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的一件迫切任务。政府有责任完善养老政策,为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社区也应关注辖区老人的精神生活,但是庞大的养老责任不能全指望政府来承担,社区也未必忙得过来。从亲情的角度讲,政府与社会的关爱不能取代子女的孝顺。面对银色浪潮,除了政府安排社会化养老服务,弥补家庭成员照料不足的矛盾以外,我们还应该唤起年轻一代的敬老、爱老意识。

    晚辈对老人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需求,尊重老人的权利,同样是孝顺长辈的重要内容。老人除了需要物质赡养外,更渴求精神赡养与亲情关怀。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能打动老人的心。对于收入有保障的老人来说,他们差的是“情”而不是“钱”。可是很多子女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据报道,有的父母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设立探望奖,把子女回家的次数与奖金挂钩;成都一位老人花10万元为陪伴他的小狗举办葬礼;北京一位老人因保姆要回家过年,跳楼自杀;济南有老人坐公交听乘客聊天解闷;大连一位老人因为孤独在家摁马桶玩,成都八旬老人做裸模排遣寂寞……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如果晚辈不“常回家看看”,平常不打电话嘘寒问暖,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还可能违法。虽说孝道不宜强迫,但是把精神赡养列入法律范畴,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精神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父母花费的心血与汗水,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子女一辈子用真心来报答。一首“常回家看看”曾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如果我们吝于从精神上赡养老人,是否会想到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情?是否会想到自己老态龙钟之时,谁来关心我们?

    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关心老人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也不可否认,给老人赡养费,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毕竟代替不了亲情。我们不能遗忘亲情与孝道,没有理由不与父母沟通、交流。如果我们工作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要经常鸿雁传书,电话嘘寒问暖,节假日抽时间回家看看,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照料。如果与父母居住地相距不远,更应该常回家陪伴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让老人充实快乐地安享晚年。而不能把老人扔在钢筋混泥土的房子里不闻不问,逼着老人敲开陌生人的家门求关注。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