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理政

吴 江:“泥巴糊”的铁路工程何以能轻松“过河”?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01 15:35:13 责任编辑:霍骋远

    总投资87亿元、穿越晋西黄土高原和吕梁山山地的太原至兴县铁路(简称太兴铁路)工程,平均每公里需要建设六个涵洞,涵洞的关键部位台背本应采用优良材料填筑,却被大量就地取材的黄土所替代。根据施工者的实名举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条正在建设的铁路潜藏的质量问题令人惊心,连施工者都直言“常被噩梦惊醒”。(《经济参考报》6月30日)

    “泥菩萨过河”,尚且要担心“自身难保”。不过,“泥巴糊”的铁路工程看来要比“泥菩萨”自信而淡定得多。尽管总投资达87亿元,建成后将承担繁忙的运力,然而正是这样一条“生命线”,却曝出偷工减料,就连对山区铁路安全极为关键的涵洞建设,本该采用的优质材料填充,竟然被就地取材的“黄土泥巴”顶替,尤其是当重点工程施工的取样检验等基本监理流程,也完全沦为一纸空文。这样一条“泥糊的生命线”,显然不能因其淡定自若,便成为儿戏。

    “泥巴糊”的铁路,始作俑者当然是施工单位。虽然按照铁路施工规范,桥、涵洞的台背应采用抗水侵蚀性好,级配优良的A、B组料回填,不过,偷工减连成“直接使用路基挖出的废弃土料”,不仅有着“节省工程成本”的堂皇理由,甚至是项目经理提出的明确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泥巴糊”的铁路,首先应当追问的当然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何以有着明确规范与标准的建筑材料,竟然可以被偷梁换柱,“节省工程成本”为何能成为无底线偷工减连的借口,甚至连本该对工程质量担责的项目经理,反而成为偷工减连的发号施令者?其实要比“泥巴糊的涵洞”本身更为触目惊心。

    客观的说,如何“节省工程成本”,的确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既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又能尽量节约成本,更是工程设计水平与技术的体现。然而,“节省工程成本”本该以保证工程质量标准为前提和底线,现实的情形却是,工程质量标准却屡屡因“节省成本”而让步、退缩,乃至彻底失守。如此本末倒置,恰恰是国内工程领域的一个普遍现状。

    而面对铁路工程质量乱象,就连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吁请“查查省下来的钱进了谁的腰包”。的确,究竟是怎样的利益驱使,可以让“节省成本”无底线到令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省下来的钱进了谁的腰包”,无疑有望揭开这一谜底。然而,仅仅是看谁从“节省的成本”中受益,或许还并非真相的全部。事实上,除了“偷工减料”自身的利益驱动之外,国内工程领域的层层分包与低价竞标模式,其实早已是公开的潜规则,然而,低价中标之后如何赚钱获利,恐怕也只打质量缩水的算盘,偷工减料也就在所难免了。“泥巴糊”的铁路工程背后,其工程管理与招标环节中,恐怕也难以免俗。

    当然,仅仅是施工方的利欲熏心,其实还不足以让“泥巴糊”的铁路工程轻松“过河”。毕竟,任何工程都有监理环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当然更不例外。假如工程监理能够尽职尽责,在取样检验环节其实不难识破“烂泥充数”,施工单位想要从工程质量中抠利润,也并非毫无制约。然而,监理的形同虚设,无疑让最后的质量关卡也彻底沦陷。之所以“监而不理”,恐怕也不外乎利益合谋下的蛋。

    一言以蔽之,“泥巴糊”的铁路工程何以能比“泥菩萨”更牛,究竟一路上得了哪些“神仙”的护佑,或许更需追问。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