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谢伟锋:总理访欧,为何凸显“高铁关键词”?

来源: 2014-10-11 09:34:06 责任编辑:贾东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当日,李克强在德国《世界报》发表题为《让开放创新引领中德合作》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中方将积极考虑德国大众汽车提高在一汽大众合资企业中股份比例的请求,也希望德国允许资质好的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10月10日 《南方都市报》)

    中国外交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符号。过去,乒乓外交、熊猫外交让中国打开了融合世界的窗户,而现在,高铁外交渐渐显现出它的山水。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就提出了“希望德方允许中企竞标高铁项目”的意愿。

    “推销中国高铁我特别有底气”,这是李克强总理8月份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说的一句话。在大多数观察者眼中,中国高铁在进行技术消化和时间检验后,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自主创新的一张好牌和名片。不过,这只是经济层面的解读。如果站在全球地缘政治的高度来看,中国高铁的“走出去”无疑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留意中国近期外交脚步的话,会发现“丝绸之路”是频率闪现很高的词汇。不论是习近平出席出访蒙古国,共推“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杨洁篪出访马来西亚,共议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话题。中国正在努力用经济带的形式,来进行国与国之间的经贸交流互动。当然,这也和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WTO对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掌控越发不得力。而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准备另起炉灶,正在酝酿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这就是近来热议的TPP的框架。在这样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无形中会稀释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其中有可能包括中国。而中国要在未来经贸空间中有所作为,肯定是要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的“走出去”,包括经贸走廊的打通,其中重要的棋子就是高铁。今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就在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德国终点站迎接了中国列车。而中德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也是渝新欧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具有深耕铁路合作的巨大潜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就更能理解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德国,为何要提到“高铁关键词”。

    德国是高铁技术的鼻祖,而李克强总理提出希望德方允许中企竞标高铁项目,似乎有种“虎口拔牙”之感。然而中国人并非是无的放矢。从7月25日的土耳其高铁项目的正式竣工,再到泰国军政府正式批准直通中国的高铁项目,这些都是成功案例。当然,要打动苛刻的德国人,肯定是要有“金刚钻”才行。

    高铁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只卖个火车头,具有对比优势才是王道。中国基建的桥梁和隧道施工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同时,每公里高铁建设成本中国最低的1.25亿元,远低于欧洲1.95亿元的造价。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都足以让德国人充分考虑中国高铁的诚意。

    中国高铁“走出去”之路充满挑战。邻国日本的高铁输出战略就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越南政府下订单。可以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中,高铁这块依然是浓墨重彩的一个戏份。要做到风景独好,最终还是要看中国制造业的后起发力。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