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刘凤敏:让校训成为涵养青年核心价值观的源动力

来源: 2014-11-26 09:32:14 责任编辑:霍骋远

    坚守和传播校训,是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子中落细落小落实的有力抓手。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初,河北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11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青年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对这个庞大的群体进行校训教育,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4年10月8日《河北日报》)

    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气质的凝练表达,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原则的集中概括,既凝练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特色,又承载着与时俱进的校园精神。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承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校训中,无论是直接援引古训,还是运用语体文加以改造的校训,大多数优秀校训都从传统中走来,所传递的价值信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我们必须用校训滋养青年学生的心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校训成为涵养青年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

    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校训直接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追求。挖掘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蕴,探寻和思索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主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我们一些高校可能会出现功利化的追求,这是与大学精神不相符的。因此,我们提倡大学精神,是要提倡大学影响社会而不是简单地适应社会,要培养整个社会的栋梁,而不是为了满足某种职业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加强校训教育,必须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针对性,让校训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遵守,从而转化为他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坚守和传播校训的背后是信仰,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各个高校肩负的重要任务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对校训及核心价值观信仰的涵养,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为校训开辟文化和实践上的活水源头和多样化渠道,从而更好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从各个大学的实际出发,突出校训教育这一主体,广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创建、中华经典诵读、学雷锋树新风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社团、文艺活动、墙体标语等加以广泛宣传,不断拓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使校训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成为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成为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动力。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