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寻“娘”,弘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9-07 15:33:55 责任编辑:霍骋远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电视、报纸上都在讲述老兵的故事,相同的经历更加勾起了87岁退休老兵张思彬的回忆,他下定决心要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几经周折,终于见到大娘的家人。(9月7日 郑州晚报)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时隔69年87岁周口老兵决心赴威海报恩上演了一段现实版的知恩图报。老兵的行动令人心生温暖。这对他个人而言,虽然很普通,却向我们展现了感恩的美,这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感动,笔者不由得为他竖起大拇指。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知恩图报,实乃人之大义。大义易懂,贵在践行。当下,社会正处于深刻变化的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爱心缺失。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多少人发迹后却忘恩负义;多少人苦尽甘来之后,早就忘了曾经的“滴水之恩”。所幸的是,这些并不是社会的主流,这次老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社会传递着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当87岁的张思彬颤颤巍巍走进刘大娘家时,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要见一见当年的救命恩人,哪怕是在坟头上炷香。

    看到这则新闻,还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鲁宣公二年,赵盾在首阳山打猎,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些食物。后来,晋灵公想杀宣子,其手下武士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自古以来 中国就是一个讲究感恩的国度。“喝水不忘挖井人”是我们的古训。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都或多或少受到社会的“眷顾”。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为你付出的人,学会感谢曾经帮助我们的人。感恩,于自己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良知;于他人来说,是从善如流的信念。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看到,老兵寻“娘”事件,不仅仅止于感动,更是对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呼唤与期盼。“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可以说,对善的认同,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当代社会,我们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尊崇的社会道德理念。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的精神。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知恩图报,既温暖人心,又感动社会。所以,让我们都心存善念,与爱同行。(马丛棉)

相关新闻

老兵报恩是一首唱不完的“鱼水情歌”

2015-09-07 14:32:10

87岁的河南离休干部张思彬一直有个心愿未了。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找到救命恩人邹大娘报恩。69年前,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安排在山东一农民家养伤。女主人待他亲如儿子。

中国报恩网创办人段非:行善让人获得幸福

2015-06-14 11:43:00

”段非说,九年的慈善路上,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中国报恩网注定是他一生的事业。段非是中国报恩网的创办人,中国报恩网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报恩美德,助人为乐的慈善平台。

不负爱女临终嘱托 广宗信义爸爸退还捐款献血报恩社会

2015-06-11 18:24:07

22岁的广宗女孩王倩倩身患白血病,弥留之际她留下遗言,托父亲把好心人捐助的爱心款全部退回。从女儿离世,父亲王志勇便四处奔走,退还善款。

中国报恩网创始人段非 9年来已帮助过2500余人

2015-06-04 08:22:51

35岁的段非说,父母留给他的家训是:助人为乐,他不仅传承了父母的家训,还将“行小善”发扬光大为“行大爱”,他和妻子创办的公益网站——中国报恩网,自建站9年来已帮助过2500余人。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