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守望”长城,重在精神传承

2017-06-06 17:01: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今年61岁的张鹤珊,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普通农民。作为当年明代长城守城将士的后代,张鹤珊从1978年就开始守护着城子峪村附近的明长城,至今已有38个年头。 38年来,作为长城义务保护员,张鹤珊劝走放羊倌,吓跑偷砖贼,为守好长城跟很多人急过眼、红过脸。他穿坏200多双球鞋,在长城上步行的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整理出长城考察笔记和故事传说20多万字。(2017年6月5日 央广网)

近几年来,关于文物的破话与保护的新闻屡见不鲜,万里长城的破坏更是不能幸免。除去地震、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人为破坏、野长城热也加速了长城破坏。近些年来,我们慢慢习惯了因为种种理由而消失的古迹,也渐渐熟悉了古迹上的一句句“到此一游”,附近的村民甚至在长城上放羊、翻蝎子、挖药材,古迹的破坏可见一斑。

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选择了无奈接受,亦或间歇抱怨,埋怨政府监管不力,埋怨景区管理不善,埋怨国民素质不高。然而,像张鹤珊老人这样的一些人,在人们习惯抱怨的时候,默默的开始了他们的“守望”行动。作为明代长城守军的后裔,他看守的驻操营镇董家口到板厂峪这段长城,保留了明代长城的原始风貌,被专家称为“原汁原味”的长城。

张鹤珊老人39年“守望”长城的事迹值得感叹,保护古迹更需要的却是“守望”精神的传承,是千千万万个“张鹤珊”加入到“守望”队伍中来。泱泱中华,千万的古迹,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共同“守望”,这项工作缺乏的从来不是观望者,而是参与者。游览古迹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一草一叶、一砖一瓦沉淀的记忆,遇到破坏古迹的行为能善意的提出一句劝阻,平常人能做的也许并不多,也许并不如张鹤珊老人一样让人赞叹,但当千千万万的“守望者”汇在一起,“守望”的意义就会被无限放大。

我们渴求千万人的“守望”成为一种习惯,却更希望让自觉的保护代替这种“守望”。绵延千年的一座长城,是国之骄傲;一块砖头,沉淀的是千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悠悠千余载。我们渴求通过俯仰之间的陈思与回忆,追忆千年前的历史和英雄。我们期盼中华儿女能够自觉维护古迹的完整,自觉保护每一段渐渐远去的时光记忆,我们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长城保护中,通过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长城精神,让长城这张中国名片,更加光彩亮丽。

记得小时候,长城在我心中是阻挡外敌的隆隆炮火,是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嘹亮呐喊,是博物馆馆中的斑驳城砖,是盘踞在华夏大地的巨龙的骄傲……在2017年的这个夏天,记忆中的长城却是一张照片,一脸纵横的沟壑,填满了张鹤珊39年守望的艰辛;微微向上的目光中,凝聚的是明代长城守军后裔对长城的坚持,他39年的长城“守望”足以让电脑前的你我借以学习,借以自省。(程雪)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