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于海新:我们欠孩子一堂生命教育课

2019-04-30 18:23: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赵某4月19日回学校递交毕业论文后失联,4月22日被人发现殒命宝鸡南山,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为服毒自尽。家属质疑是导师和论文的提交评审机制,把孩子逼向了死亡,而学校第一时间对导师停职后也发表了初步调查声明:尚未发现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论文过程中存在违反师德师风和教师行为规范等问题,赵某服毒自尽的诱因尚不明朗。(澎湃新闻4月28日)

文字的叙述难免过于冰冷,但内心的悲恸确是实实在在的。在事实真相尚未查清之前,所有无端的臆测与诘责都是徒劳。在坐等真相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当前社会缺失的生命教育有一个冷思考?

我们对家庭的、对教育的诘问,呼吁教育的爱与宽容,感叹生命的痛与易碎,但设身处地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来讲,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爱和宽容,在他们的生命中,有一种教育,始终缺席,那就是——生命教育。撇开家庭教育不谈,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很少接触到生命教育的课程。

青少年的生命观是不成形的,他们对死生的认识是模糊的,生命意识是欠缺的,极容易受到压力、嘲笑、情感受挫等外界的不良影响,当受到情绪的挑唆时,更容易走向漠视自己生命或漠视他人生命的两个极端。

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的青少年,通过对死亡的认识去发现生命的可畏与可贵,通过对死亡的审视去勇敢、积极的面对生活,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在为生命教育缺失扼腕的同时,也当看到一些人的努力,带给了我们惊喜和希望。前两年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一部比较火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它“隔着屏幕就能嗅到的消毒药水味儿”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生命在努力的样子”,看到了“生”的可贵,看到了逆境中的爱与希望。

如果这样的生命教育的尝试,能够唤回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哪怕是一人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情,能够给他们拥抱生活、继续前行的动力,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