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古秋怡:打破“职称僵局”不能走极端

2019-07-11 16:53: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7月9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不需要一篇论文就能评上教授”,江苏这所大学放了个大招》,文章指出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老师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而这全靠学校今年出台的一项新政,力图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去除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痼疾。

不得不说,南林大这一举措敢于突破壁垒,的确打破了我国现存的职称评选“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现象。一直以来,在大学职称评比中,最看重的就是科研成果、论文数量。而有的老师坚持“述而不作”,几十年将全部心思花在教书育人上,却迟迟无法享有应得的职称待遇,让不少老师感到心寒。这一新政使论文不再是“扛把子”,也积极肯定了固守教学本分的教师们。

可是细细思考,“无需论文也能评教授”可能是“唯论文”的另一种极端。评选教授,仅凭教师自主申报、师生评价、课堂质量专家评价似乎有些草率。这几方面的评选可以说全是主观人为的判断,即使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却也避免不了“主观偏见”。在“唯论文”现象下,就有不少类似“翟天临论文造假”事件,谁也不能保证在如此主观的评价体系下,是否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教学腐败现象。而如若这一现象出现,则会进一步加剧职称评选的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教学与科研本身并不矛盾,不能为了打破“唯论文”现象,就不重视科学研究成果。“教授”从表面来看似乎就是教学的意思,但教授的工作除了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科研深度和水平。教学和科研应是高校教师同等重要的两大职责。

要想真正打破职称僵局,还需找出根本的矛盾所在,对症下药。教师追求职业晋升本身没错,但评选单位过于强调科研成果,加之耗费的心力、人力过大,导致教师一味钻研在科研上而忽视了教学效果。作为评价体系的制定者,让教师回归本分,学校应该将教学成果提上评选体系的日程,平衡好科研和教学的考核比例,摆脱僵硬的条条框框,让每一个老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让评价体系同时兼顾公平性与灵活性,才能让真正有能力、有才学、教得好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古秋怡)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