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有一种感动,叫“哪里能用捐哪里”

2019-10-23 18:01: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彭伟科是沙河市柴关乡彭硇村人,阳光帅气,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他,却不幸身患癌症,他咬紧牙关与病魔斗争了三年多,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加重后,他决定捐献眼角膜,希望有人替他继续去看这个美丽的世界。(10月23日河北新闻网)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不在于他活了多长时间,而在于他为这个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在于他的离开能有多少人还在怀念他。彭伟科,这位普通的农村人,虽然他的生命只有33岁,但是他却给社会留下了最温暖的爱心和最珍贵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这种感动引领我们温暖前行。

这种感动叫“哪里能用捐哪里”。社会因奉献而温暖,生活因奉献而美好。彭伟科主动申请器官捐献,无奈身患癌症,器官用不了,“器官用不了,那就眼角膜吧,哪里能用捐哪里”一句朴素的话语,却深深凝聚着一个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种把自我全部融入社会的一种高尚境界,这是一种倾其所有的奉献情怀,触动人们心扉,让我们深受感动,深感敬佩。

生活需要这样的精神,社会需要这样的温暖。前天央视一套播出的《榜样》,镜头之下,生动再现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奉献画面:“吃亏书记”李连成,哪家困难帮那家,他已经记不清向老百姓借出去多少钱;“掏粪班”班长李萌宁可一人脏,换取万家净,一干就是10多年……工作不分贵贱,关键在于奉献,生活正是因这样的奉献,才更美好。

这种感动需要爱的传递。生活大舞台,没有观众,都是主角。爱心和奉献不能只被感动,更不能只被享受和观望,每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是为了别人过的更好,更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影响社会,能给社会带来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所以,继承下去,传递开来,才不枉奉献的初心和本意。

网上有句流行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想说,生活美好,社会和谐,那是有人在为你无私奉献。最让我们欣慰的是,近几年国人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我们身边有像彭伟科、田星凯、高云升等一批高尚和善良的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捐献的壮举。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当今时代,我们相信,友善与奉献一定会成为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传承下去,继承开来,我们的明天一定更温暖。(吕改成)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